AI导读:

瑞银推出面向中国金融机构市场的汇率和利率挂钩互换衍生品业务,助力中国市场双向开放。作为首批QFII之一,瑞银深耕中国市场,新业务将为其带来更多机遇。同时,瑞银全球金融市场中国主管房东明接受专访,分享了对市场趋势的看法。

瑞士银行(中国),瑞银在中国内地的独资法人银行,近期宣布推出针对中国金融机构市场的汇率和利率挂钩互换衍生品业务,并为此组建了一支全新的业务支持团队。作为首批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之一,瑞银始终深耕中国市场,其新业务标志着其在中国市场的又一重要布局。

瑞银全球金融市场中国主管房东明在接受中国基金报专访时表示,中国市场的双向开放为外资配置中国资产以及中国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增加海外配置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银行理财正式步入“净值化”时代,结构性存款等挂钩衍生品的产品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目前,瑞银与花旗等外资银行已获得相关业务资质,正积极准备在中国市场开展相关业务。

针对美联储加息预期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坚挺现象,房东明认为,虽然短期内美元对人民币可能小幅贬值,但中长期来看,人民币稳中上升的趋势不会改变。这得益于中国经济的稳健增长、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以及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审慎态度。

在资管新规实施后,中小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他们希望参与市场投资,但风险承受能力有限。结构性存款等挂钩衍生品的产品正好符合这类投资者的需求。通过挂钩汇率、利率等衍生品,结构性存款产品的收益可以在一个基准上浮动,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收益机会。

瑞银此次推出的结构性方案主要针对境内的银行,而非直接对个人客户。房东明表示,瑞银的全球网络和业务能力可以与国内银行形成互补效应。通过为国内银行提供风险管理或对冲服务,瑞银可以发挥其在全球金融市场标的衍生产品的风险管理能力。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银行间场外衍生品市场交易金额达到158.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6%;场内衍生品交易额总计为582.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涉及期权的业务收费约占交易总额的0.1%,市场规模在千亿元级别。

对于国内投资者海外配置的兴趣,房东明表示,境内的投资者,包括机构和高净值投资者,海外资产比重占整个资产的比例在3%-5%左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通过结构性存款来接触海外市场是一种风险可控的方式。

在谈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时,房东明认为,人民币成为主要储备货币的趋势不会改变。虽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是大势所趋。2022年,政策面将以“稳”为主,监管机构将有序推进资本市场开放。

瑞银维持年初的预测,认为2022年外资流入A股的资金量约为3000亿元左右。随着监管加强与市场沟通,外资对A股的配置需求将持续增加。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