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截至2019年4月末,中国债转股签约金额已达2.3万亿元,资金落地比例从20%提升至40%。银行系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成为债转股主力,市场化债转股取得显著进展,但定价难仍是实施中的一大难点。

截至2019年4月末,中国债转股签约金额已达到2.3万亿元,实际投放落地9095亿元,覆盖了106家企业及367个项目,涉及钢铁、有色、煤炭、电力、交通运输等26个行业,显示出债转股在行业和区域上的广泛影响力。

6月5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披露,债转股资金落地比例已从2018年8月末的20%提升至40%,即八个月内翻倍。这标志着市场化债转股取得了显著进展。

工农中建交五大行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作为债转股的主力军,共落地实施254个项目,涉及金额4000亿元,占落地总资金的44%。其中,通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私募资管产品等渠道成功募集社会资金2500亿元。

国务院常务会议于5月22日提出,未来将在债转股增量、扩面、提质方面加大力度,并建立合理的债转股定价机制,以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同时解决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持有债转股股权风险权重较高的问题。

在市场化债转股的背景下,资金募集成为关键。2018年7月,人民银行定向降准释放约5000亿元资金,用于支持市场化债转股,带动新增落地金额5080亿元。此外,银行系债转股实施机构通过设立私募基金子公司、与产业基金和地方政府合作等方式,积极拓展募资渠道。

国常会还提出,支持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发起设立资管产品,并允许保险资金、养老金等投资,探索公募资管产品依法合规参与债转股,同时鼓励外资入股实施机构。

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市场化债转股应强调主体多元和方式多元,包括民资、外资在内的各种所有制性质的投资者都可以平等参与。同时,他也指出了市场化债转股实施中的一大难点——定价难。未来将在有效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前提下,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合理定价机制。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市场化债转股更是纾困的重要途径。连维良表示,未来将增加民营企业在债转股中的比重,既包括民营企业本身的债转股,也包括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债转股。

目前,多数债转股项目是通过一对一谈判完成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因此,有专家建议,应推动各类产权交易场所为债转股提供交易定价服务,以更好地形成竞争性的市场。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