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余成本法定开债基成基金公司新宠
AI导读:
基金公司正通过推出摊余成本法定开债基来稳固市场份额,已有多只相关产品成立或即将发行。这些产品普遍具有低费率特点,受到机构客户的青睐。然而,使用摊余成本法估值也需考虑期限匹配问题。
随着短期理财债基和保本基金的逐渐退出,基金公司正通过推出创新产品来稳固其市场份额。当前,摊余成本法定开债基成为了这一战略的核心。
5月21日,南方恒庆一年定期开放债券基金正式成立,标志着资管新规后,首只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债券基金面世。随后,5月24日,万家民安增利12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基金也发布了基金合同,并宣布从5月27日起开始募集。此外,农银汇理基金的丰泽三年定期开放债券基金也已获得批文,即将发行。
基金公司正积极布局这一领域,希望能在创新产品的赛道上抢占先机。多位基金公司负责人表示,尽管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的创新较少,但当有新产品出现时,大家都希望能够尽早参与,以获取先发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已发行的摊余成本法定开债基普遍具有低费率的特点。例如,南方恒庆和万家民安增利的管理费率均为0.15%,托管费率为0.05%。农银汇理基金也表示,其即将发行的丰泽基金将采用类似的低费率策略。
摊余成本法定开债基的发展得到了两股力量的推动:一是短期理财产品的转型需求,二是机构客户的投资需求。机构客户更倾向于配置这类基金,因为它们可以持有到期,收益稳定,且有助于分红避税。目前,市场上已成立的定期开放型债券基金中,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基金占比虽然不高,但机构持有比例却相当高。
对于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基金而言,建仓时机至关重要。因为这类基金采用买入并持有到期策略,收益主要来源于票息。如果建仓时市场利率水平较低,那么买入的债券到期收益率也会相应降低。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南方基金提出了设置休眠条款的方案,以便在市场不合适时暂停基金运作,待时机成熟时再重新启动。
然而,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负责人刘亦千也提醒,摊余成本法作为一种估值方式,可能会使投资者忽视短期个券价格波动风险和信用风险。因此,在使用摊余成本法对基金进行估值时,必须充分考虑基金实际持券和基金份额流动性之间的期限匹配问题。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