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自研芯片加速布局,挑战与机遇并存
AI导读:
长城汽车成立紫荆半导体公司,加速RISC-V车规级芯片研发。国内多家车企纷纷下场自研芯片,面临投入大、盈利难等挑战,但也带来成本优势。未来汽车芯片产业分工机制需上下游共同作答。
近日,国内又一车企长城汽车宣布进军自研芯片领域,与南京江北新区达成战略合作,并正式成立了专注于RISC-V车规级芯片设计的南京紫荆半导体有限公司(紫荆半导体),落户南京江北新区。
紫荆半导体成立于2024年11月29日,由长城汽车旗下的天津长城投资有限公司、原长城汽车EE架构总工程师曹常锋等共同出资设立,曹常锋担任董事长。其首颗明星产品紫荆M100是国内首颗基于开源RISC-V内核设计的车规级MCU芯片,已于今年9月成功点亮。该芯片采用模块化设计,内核可重构,具备快速处理和功能安全ASIL-B等级要求,能满足不同车型不同架构平台的差异化需求。
长城汽车计划将紫荆M100芯片广泛搭载于多款车型中,未来五年预计搭载量不低于250万辆。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对此表示,这颗小小的芯片意义重大。
近年来,国内多家车企纷纷加速布局车规芯片,除长城汽车外,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也先后宣布自主研发芯片成功流片。蔚来汽车研发的“神玑NX9031”芯片号称业界首款采用5nm车规工艺制造的高阶智能驾驶芯片,小鹏汽车的“图灵芯片”则号称全球首颗同时应用在AI汽车、AI机器人和飞行汽车上的AI芯片。
传统车企如上汽集团、东风汽车、吉利汽车等也开始规模化投资芯片产业,布局车身控制芯片、智能座舱芯片、自动驾驶芯片等。例如,上汽集团通过联合设立产业基金、投资芯片企业等方式,加大在汽车芯片领域的布局。
然而,车企自研芯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芯片研发投入巨大,且往往投入产出不成正比,盈利不易。另一方面,车企自研芯片会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行业分工,压缩零部件供应商的生存空间。因此,车企自研芯片需具备足够的出货量、强大的芯片设计基础和软件能力。
业内人士认为,车企自研芯片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也带来了明显的成本优势,并有望推动软硬一体的自动驾驶方案成为趋势。未来,汽车芯片产业的分工机制将需要上下游共同作答。(图片来源:)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