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制造消费类公司凭借硬核业绩走出20年长牛之路,国泰君安范杨解读其投资机遇,指出这些公司具有稳定的增长潜力和合理的估值,GARP策略适用。

在远离市场焦点的细分领域,一些制造消费类公司凭借出色的业绩,走出了一条长达20年的稳健增长之路。数据显示,一家港股上市的针织龙头企业,近20年间净利润增长了12倍,股价上涨超百倍。同样,A股市场上的一家服装配件公司,净利润也增长了约14倍,股价涨幅达到40倍。

国泰君安资管权益基金经理范杨深耕大消费领域十年,他将纺织服装、家电、轻工等行业归为“制造消费”。这些公司大多从零开始,通过来料加工起步,经过不断迭代升级,形成了全球竞争优势。它们拥有前沿设备、优秀的管理团队和垂直一体化的产业链,已成为全球行业领导者。尽管资本市场对“制造消费”类公司定价不高,但它们的低估值、稳定成长和可靠的商业壁垒,正是大牛股的基本要素。

范杨指出,这些公司的竞争优势一旦建立,就很难失去。例如,一家A股轮胎生产公司的产品价格仅为米其林轮胎的60%,但利润率却高出10%。这些公司在多个领域,如家具、家纺、汽车配件等,都保持了竞争优势。它们经历了从来料加工到贴牌生产,再到原始设计制造商的转型,现在不仅懂生产,也懂消费者,开始拥有自己的品牌。

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社会消费倾向也发生了变化。大众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实用性,这使得“制造消费”企业表现良好,需求保持稳定增长。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能够提供实体商品、具有基础功能的消费品上,如家电、汽车、家具等。它们的竞争优势不会因地缘政治等因素而改变,制造业回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范杨对人的力量有坚定信仰,他相信企业家能够带领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等挑战,建立更强大的商业壁垒。他也认为,“制造消费”领域的低估值、高质量和高确定性,能为投资者带来超额回报。未来两三年,中国可能会出现一批能够利用全球资源和规则的公司,成为投资主线。

范杨还提到,产业和投资之间存在差异,基金经理在战略上要有自信,相信自己的判断。同时,也要相信企业家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强调,企业的管理团队和业务团队是商业价值的根本来源,永远与持续进步的企业站在一起是长期获胜的关键。估值是市场对特定资产未来经营预期的反映,短期估值可能波动,但均值回归是长期中的必然。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投资者需要重新评估投资策略,从追求高速增长转向寻找具有稳定增长潜力和合理估值的企业。范杨在消费板块中运用的GARP策略(在合理价格之上的成长)正是为此而生。这一策略结合了价值和成长,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增长阶段,“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良好的经营质量、健康的资产负债结构、稳健的盈利能力和持续回报股东的能力越来越重要。

范杨认为,当下主观投研面临的核心问题是投资策略的选择。主观多头仍可依靠的核心竞争优势是对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律的理解深度,以及对企业中长期合理价值中枢的深度认知。他会通过深入研究,挖掘市场的错误定价中的投资机会。这就像一个“翻石头”的过程,虽然辛苦,但“制造消费”领域的低估值和企业的相对高质量,提高了投资的安全边际。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