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探索人体胎盘用于药品原料机制,黑市交易屡禁不止引关注
AI导读:
湖南省卫健委答复代表建议,支持探索建立人体胎盘用于生产相关药品的原料使用机制。但黑市交易屡禁不止,专家建议建立“合理利用、规范使用”的机制,公众应理性看待胎盘滋补效果。
据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消息,湖南省卫健委近期答复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时表示,省药品监管局支持探索建立人体胎盘用于生产相关药品的原料使用机制。这一举措旨在解决中药“紫河车”制备应用存在的伦理冲突和安全风险问题。
紫河车是由人体胎盘加工干燥而成的一种滋补类中药,但因伦理和安全考虑,自2015年起被《中国药典》除名。湖南省卫健委表示,将积极向国家卫生健康委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反映,建议尽快建立紫河车“合理利用、规范使用”的有效机制。
湖南省药监局强调,支持探索建立人体胎盘用于生产相关药品的原料使用机制,但胎盘必须来自产妇自主放弃或捐赠,且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作为生产原料使用。同时,对于可能造成传染病传播的人体胎盘,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置,不得以任何方式和途径作为原料使用。
此外,湖南省卫健委还提到,目前国家对于人体胎盘的捐献、管理、使用等尚无较为明确的系统性规定。下一步,将联合药品监管等相关部门,加快探索建立湖南省人体胎盘处置各个环节的管理规定,推动人体胎盘处置管理规范发展。
然而,尽管有关部门已明确禁止人体胎盘交易,但黑市交易仍屡禁不止。据央广网、澎湃新闻等媒体报道,一些不法分子长期盘踞医院,收购人体胎盘后制作“胎盘胶囊”高价卖出获利。这些不明来历的胎盘如果感染病毒,对食用者来说存在被传染的风险。
针对此问题,专家建议建立“合理利用、规范使用”的机制。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长贾杨认为,如果可以建立这样的机制,人体胎盘“黑市”自然会消失,也会保证紫河车的质量标准和医疗需求。他建议国家明确一条“捐献补偿”的途径,并加强质量评价体系的监控。
同时,也有专家对胎盘的功效提出质疑。生理学博士刘璟认为,胎盘虽然含有营养成分,但经水煮或焙干后会变性或降解,无法产生特殊的生理作用。因此,公众应理性看待胎盘的滋补效果,避免盲目跟风。
(图片来源:)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