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详细披露了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包括家庭户人均居住面积、城市家庭人均居住面积等,同时显示平均初婚年龄推迟近4岁,引发对婚姻观念的讨论。

  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了《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详细揭示了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各项数据。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家庭户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1.76平方米,平均每户居住面积为111.18平方米,反映了我国居民居住条件的显著改善。

  城市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为36.52平方米,但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例如,广东城市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不足30平方米,而部分省份的户均居住面积则超过了110平方米。这种差异既反映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也揭示了城乡居住条件的显著差异。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指出,尽管全国人均居住面积不低,但城市流动人口中的居住不均衡问题依然突出。这些人口在老家可能有住房,但在实际工作地却面临租房难题,导致居住结构性不均衡。

  此外,年鉴还显示,过去10年间,中国人的平均初婚年龄推迟了近4岁,达到28.67岁。其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9.38岁,女性为27.95岁。这一趋势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甚至在一些地方,平均初婚年龄已经突破了30岁大关。

  对于初婚年龄推迟的原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冯文猛分析认为,受教育水平的提升、社会竞争激烈、结婚成本上升以及婚姻观念的改变是主要原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晚婚。

  冯文猛建议,政府和社会应共同努力,降低结婚成本,整治不合理婚俗,优化婚育环境,提升婚姻市场服务供给和质量,以促进更多成功的婚姻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