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摊面积争议再起,取消呼声高涨
AI导读:
青岛市一位购房者发现所购房屋公摊面积占比远超合同,引发公众对公摊面积的争议。多位专家和律师建议取消公摊面积,实现明白付费、放心购房,但官方尚未正面回应。取消公摊面积对房价无直接影响,需多方协商和论证。
山东省青岛市一位市民购买了一套110平方米的房子,到手后发现套内面积仅60多平方米,公摊面积占比从购房时的31%变为46%,引发网友热议。8月16日,法制日报的报道再次将“取消公摊面积”的呼声推向高潮。
套内建筑面积是业主专有的部分,包括套内房屋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和套内阳台建筑面积。而公摊建筑面积则是由整栋楼的产权人共同分摊的整栋楼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积。青岛市购房者李黎(化名)的案例中,她购买的房子实际套内面积与合同不符,引发维权。
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玉臣指出,因公摊面积不明确,很多业主不知道自己的权益受损。他建议购房者可以通过查看房屋面积预测报告或实测报告来核实公摊比例。同时,多位专家建议取消公摊面积,将实际公摊面积成本核算到实用面积中,实现明白付费、放心购房。
然而,公摊面积是否可以直接取消仍存在争议。王玉臣认为,公摊部分是客观存在的,但销售时可以以套内建筑面积或套内使用面积进行销售,避免销售欺诈。同时,充分公示公摊部分和公共部分,可以有效减少侵占公摊公共的问题。
官方尚未正面提及取消公摊面积,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曾在征求意见稿中提到,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然而,后续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中并未再提及此事。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取消公摊面积对购房者实际购房成本基本无影响,但会影响开发商和部分物业费收费。
多位专家指出,取消公摊面积对房价无直接影响,因为购买的不动产由专有和共有部分组成。对于已购房者,公摊面积并不会让资产缩水,只是单价和总价之间的转换。因此,在取消公摊面积的议题上,需要多方协商和论证,形成共识。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