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解析居民“超额储蓄”规模及银行负债压力
AI导读:
中金公司估算2022年居民“超额储蓄”规模约3万亿元,并指出市场高估情况。同时,分析银行宏观负债压力及负债能力,认为未来5-10年宏观负债压力无需过度担忧,但存款竞争依然激烈。
中金公司近期估算指出,2022年中国居民的“超额储蓄”规模或达到3万亿元,其中约有1.5万亿元预计在2023年到期释放。这一数据相较于市场上普遍认为的8万亿元“超额储蓄”规模存在显著差异,中金公司认为市场可能高估了居民“超额储蓄”的实际水平。在深入分析后,中金公司指出,银行理财产品赎回和收入增加等因素未被充分考虑,是导致市场高估的主要原因。
具体来看,2022年居民新增存款18万亿元,同比多增8万亿元,但其中约4万亿元由理财产品转为存款,另有1万亿元由居民收入自然增长贡献。因此,在剔除这些因素后,中金公司估算的“超额储蓄”规模约为3万亿元。此外,这些“超额储蓄”主要来自定期存款,其中久期为1年以下的存款占比约为60%,意味着在2022年到期释放的规模约为1.5万亿元,相当于全年社会零售的3%。
在居民储蓄率方面,中金公司指出,中国作为国民储蓄率最高的经济体之一,其居民储蓄率(居民可支配收入中消费以外部分的占比)实际上与日本和德国接近,保持在30%-40%的区间内,而高于美国的20%左右。尽管长期来看,老龄化可能降低储蓄率和存款增速,但在2023-2027年期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较为稳定,对储蓄率的影响呈中性。
此外,中金公司还分析了银行宏观负债压力及负债能力。未来5-10年,尽管信贷增速中枢下行,但存款增速可能降幅小于贷款,宏观负债压力无需过度担忧。然而,对于微观个体而言,同业存款竞争依然激烈。拥有金融科技赋能、财富管理转型及优化存款结构等特征的银行,将在存款竞争中保持较强的负债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存款竞争也可能导致负债成本居高不下,这是当前银行业面临的风险之一。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