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春节消费市场回暖,消费板块重新活跃,港股消费板块表现尤为突出。本文探讨消费复苏的路径、外资青睐中国消费板块的原因以及消费的出路与长期价值。

  刚刚过去的春节,市场对消费预期的扭转尤为显著。

  数据显示,春节档国内电影票房高达67.5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1.89%;全国旅游市场在假期内接待了3.08亿人次游客,同比增长23.1%,国内旅游收入更是攀升至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此外,全国春运客流量在七天假期内超过2亿人次。

  这些数字背后,是烟火气的回归,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是消费的回暖,更是市场信心的重塑。

  对此,资本市场的反应尤为敏锐:沉寂已久的消费板块再度焕发活力,特别是港股消费板块,表现尤为抢眼。根据Wind数据,从去年11月1日至今年1月30日的短短三个月内,恒生消费指数上涨了45.83%,中信消费指数也上涨了20.99%。

  消费板块是否迎来了春天?消费复苏的路径将如何展开?哪些细分行业和公司存在较好的投资机会?作为深耕消费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我将分享一些个人的见解。

  消费复苏的路径与特点

  过去两年,受多重因素影响,消费板块表现低迷。然而,随着防疫政策的优化调整以及海外加息进入尾声,港股和A股的机构重仓股开始上涨,消费板块也大幅上扬。

  从基本面分析,2023年消费复苏的路径或将遵循政府防控政策放松、人员流动恢复、消费数据逐步回升的轨迹。借鉴国际经验,消费复苏通常伴随着商品消费先行、服务消费随后的特点。

  在消费修复过程中,受损的细分行业有望迎来超额收益期,持续时间约2~3个季度,最大超额收益约15%~25%。行情早期,可选商品型消费行业如汽车、家电、家居可能反弹幅度大;行情后期,服务型消费行业如航空、酒店、餐饮可能反弹幅度大。

  外资为何青睐中国消费板块

  在本轮消费反弹行情中,外资表现尤为积极。A股大消费和港股历来是外资参与度高、持仓重的标的。

  外资青睐中国消费及相关行业投资的原因在于:中国人均收入水平快速增长,拥有大人口基数下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以及消费品企业在全球规模上的领先地位。此外,A股大消费和港股的估值水平已经历近两年的大幅调整,目前处于相对低位。

  随着防疫政策调整,宏观经济向好,这将给境外资金投资中国权益资产带来信心,有利于港股整体估值走出历史底部,也有利于外资持股较多的A股板块上涨。

  消费的出路与长期价值

  尽管近期消费股迎来一波反弹行情,但市场对于消费复苏仍有分歧。一种观点认为,持续的消费低迷是居民收入下降所致。然而,数据表明,本轮消费下滑的症结在于收入和消费支出双降,同时消费支出下降更多。

  消费不仅与收入有关,还与个人偏好、社交场景、文化等密切相关。过去三年,社交频次大幅减少,影响了消费欲望。但随着社交活动的恢复,消费有望得到提振。

  此外,在大力发展制造业的阶段,消费并不会被挤压。相反,投资可以更好地解决就业和收入水平问题,为消费能力提供保证。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是最终环节,只有消费有了一定的体量和增速,制造业的投资和产能才能体现其最终价值。

  最近,多个消费子行业出现回暖信号,如地县城市消费数据反弹超预期、体育服饰高增长、三四线白酒消费好于预期等。这些迹象表明,消费的长期价值显而易见,后疫情时代,消费将重新焕发生机。

  基金经理简介:张东一,拥有14年证券从业经验和6.5年公募投资经验。现任广发基金国际业务部基金经理,管理广发估值优势、广发聚优等基金。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