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团队利用3D打印技术成功研制出超薄超锐利微针,能将基因疗法治疗药物精准递送到耳蜗内,帮助听力受损患者恢复听力,且动物试验未观察到副作用。

据美国趣味工程网站近日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应用3D打印技术,成功研发出一种超薄且极为锋利的微针。这款创新微针能够突破性地将基因疗法治疗药物精确递送到人耳蜗内难以触及的区域,为听力受损患者带来了恢复听力的新希望。

人耳蜗结构极为复杂,内部充满液体,使得将治疗药物安全、准确地递送到耳蜗内特定位置极具挑战性。尤其是要穿过约2毫米宽的耳蜗膜,传统手术器械在这一过程中极易导致耳蜗膜撕裂,引发不可逆转的听力损伤。

研究团队采用了双光子光刻技术,这是一种能够制造极精细结构的先进3D打印方法。他们利用该技术打造出一种比耳蜗膜还要薄的微针,其宽度与人类头发丝相当,且比现有医用针更加锋利和坚固。

这款微针在不损伤脆弱的耳蜗膜的前提下,能够精准地将药物送入耳蜗内,同时,它还能从耳蜗中提取液体样本,有助于诊断如梅尼埃病等内耳疾病,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团队已经进行了广泛的测试,证明了这款微针的性能卓越,且在动物试验中也未观察到任何副作用或听力损失。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内容经改编,旨在提供财经视角下的医疗技术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