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夜间经济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餐饮、购物、文旅活动等多领域蓬勃发展,为消费持续恢复和扩大拓展新空间,推动中国消费市场持续扩大。

  新华社重庆12月29日电(记者伍鲲鹏)夜幕低垂,嘉陵江北岸的重庆市江北区北滨路上,灯火辉煌,移动摊铺鳞次栉比,热闹非凡。晚上九点,这里的空气中弥漫着柠檬茶的清香与火锅的麻辣,游客与市民们在此享受着独特的夜间消费体验。

  商务部发布的《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揭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中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购物中心在晚间18时至22时的消费额占比超过全天的一半。数据更显示,“夜间经济”行业市场规模已从2018年的22.54万亿元跃升至2023年的50.25万亿元。

  在江畔,火锅店灯火通明,成为夜间消费的一大亮点。上海游客魏明源在露天餐桌前享受着热辣滚烫的火锅,感叹道:“晚上天气冷,吃个火锅整个人都舒服了,这次重庆没白来。”

  重庆作为夜间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其餐饮收入在2024年前三季度达到了1879.80亿元,同比增长10.4%,这些消费行为绝大部分发生在夜间。而在上海,6月1日至9月30日夜间消费总额也达到了1852亿元。

  随着夜幕降临,各大城市的时尚潮流商圈也迎来了夜间购物的高峰。商场和店铺延长营业时间,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便捷和丰富的购物体验。

  山城巷,重庆渝中区的地标,如今已成为游客和市民夜间游玩和购物的热门目的地,日均人流量超过两万人次。夜幕降临,灯笼照亮步道,居民与游客在此感受城市的独特魅力。

  山城巷居民周英碧,已在此生活近70年,她感慨地说:“这里从棚户区变成了打卡区,山城巷变得越来越有活力。”她退休后在家门口售卖小吃,每天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消费。

  经过多年的发展,餐饮和购物已不再是夜间经济的全部。在北京的中轴线上,骑行者触摸历史;在成都的大剧院内,中外剧目轮番上演;在上海的黄浦江上,无人机创意光影秀点亮夜空……夜间文旅活动的丰富多彩,让“不夜城”尽显活力。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4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夜间旅游需求持续上涨,2024年国内夜间旅游总花费预计将达到1.91万亿元。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无论是历史文化街区、商业综合体、夜间市集等重点商业场景,还是街道、广场、公园等主要公共空间,都融合了文化、科技、时尚和娱乐元素,推动夜间场景迭代和产品创新。夜间旅游从城市到商圈、从街区到景区,形成了一批可示范可推广的创新样本。

  丰富的文娱产品供给促进了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为消费持续恢复和扩大拓展新空间。中国城市的功能正从生产转向消费,旅游、购物、娱乐等消费需求加速释放,推动中国消费市场持续扩大。

  重庆市商务委主任章勇武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质优价廉的消费精品,打造兼具烟火气、时尚潮和国际范的夜间经济集聚区,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奉献一场愉悦消费、乐享生活的盛宴。”

(文章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