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智驾元年”:高阶智能驾驶技术加速落地,竞争白热化
AI导读:
2024年被视为“智驾元年”,特斯拉FSD有望落地中国,造车新势力加速追逐前沿技术,传统汽车厂商积极合作智驾供应商,但高阶智驾技术尚未成为决定销量的核心因素。
界面新闻记者 | 周姝祺
2024年被业界普遍视为“智驾元年”。这一年,从特斯拉全自动驾驶软件FSD有望在中国落地,到“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积极追逐前沿的端到端技术路线,再到合资及豪华品牌纷纷与中国智能驾驶供应商牵手合作,各大汽车公司都在加快高阶智能驾驶技术的落地步伐。
在电动汽车产品日益同质化的当下,高阶智能驾驶技术成为了为数不多能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的卖点。造车新势力希望通过自主研发智能驾驶技术,构筑起技术护城河;而传统汽车厂商则希望通过高阶智能驾驶技术,在电动化竞争中扳回一局。
然而,尽管高阶智能驾驶技术备受瞩目,但尚未有权威数据或调研报告证明其已成为决定销量的关键因素。产品的成功仍取决于定价、内外饰设计、操控体验、软件功能、销售渠道以及售后服务等多个方面。尽管高阶智能驾驶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尚未达到决定生死的地步。
与过去基础的L2级智能驾驶功能相比,高阶智能驾驶技术有了质的飞跃。从2023年开始,汽车公司致力于让车辆自动驾驶系统在复杂的城市街道中像人类一样思考、决策。最新的端到端大模型技术让这一愿景得以实现,并加速了高阶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表示,原本需要大量人力堆叠的泛化代码,现在通过端到端大模型变得简单,使自动驾驶系统具备了时空理解能力,能够读懂文字信息、理解不同城市的交通元素。小鹏、理想以及搭载华为智能驾驶技术的企业,均已实现了端到端大模型的应用,并在今年实现了高阶智能驾驶功能“全国都能开”的目标。同时,极氪、零跑等二线智驾厂商也在加快自研进度,确保端到端模型上车。
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吴钊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高阶智能驾驶技术已成为产品差异化的关键要素。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容错率变得更低,汽车公司需要借助智能驾驶技术为在淘汰赛中取胜争取筹码。同时,智能座舱技术近两年也迭代迅速,但高阶智能驾驶技术具有更直观的比较指标,如开城数量、硬件配置以及智驾使用里程等,这有利于汽车厂商在智能化竞争下半场抢占用户心智。
惠誉评级亚太区企业评级董事杨菁认为,从消费者层面看,智能驾驶引领了颠覆性的技术变革,相当于手机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尽管高阶智能驾驶技术的好用程度难以用客观数据衡量,但消费者会要求厂商具备技术上车能力,这一现象在高端车型上表现尤为突出。
咨询机构麦肯锡发布的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对高阶智能驾驶技术有明确需求。对于中高价位的智能电动汽车而言,包含城区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在内的高阶智能驾驶技术,将逐渐成为消费者难以妥协的“必含项”,这给在自动驾驶技术上尚无建树的汽车公司带来了巨大压力。
为了提升消费者对智能驾驶技术的信任度,传统汽车品牌厂商纷纷与具有技术实力的智能驾驶供应商合作。华为、Momenta等企业与传统汽车厂商达成了广泛合作,包括比亚迪方程豹、岚图、奥迪、日产、奔驰等企业都选择更广泛利用中国本土科技供应链,以缩短研发时间、尽快追赶市场进度。
从实际数据来看,高阶智能驾驶技术已开始对销量产生影响。理想汽车智能驾驶研发副总裁郎咸朋介绍,从今年2月到下半年,具备端到端智能驾驶能力的MAX版本车型交付量占比从20%提升至一半以上。同时,去年问界新M7在营销上也将高阶智能驾驶功能与驾驶安全相挂钩,带动了消费者进店热潮。
然而,尽管高阶智能驾驶技术备受关注,但尚未成为决定汽车公司销量的关键因素。消费者的购车决策仍取决于品牌、车型外观、价格、销售网点等多个维度。此外,高阶智能驾驶技术仍处于可用到好用之间,想要实现消费者爱用还需要一定时间。
以小鹏汽车为例,2022年小鹏P5率先应用了城市领航辅助功能,但销量并未进一步提升,反而因空间、续航以及配置选装等问题受到诟病。而小鹏汽车今年发布的15万元级别新车型MONA 03,虽然不具备高阶智能驾驶能力,但上市4个月即迎来第5万辆整车下线。同样,在华为全面技术扶持下,阿维塔近两年发布的纯电动车型在市场上表现平平,直到今年切入增程路线并推出更低价车型后,月销量才迅速过万。
麦肯锡调研数据显示,尽管消费者对各类自动驾驶功能的兴趣正在提升,但愿意为之额外付费的意愿和支付金额却在下降。尽管如此,多位业内人士对智能驾驶技术的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化生产后软硬件成本的下降,智能驾驶技术的渗透率将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得到快速提升。
吴钊表示,智驾的长板效应未来几年将快速提高,虽然目前还不明显,但不能成为汽车公司的能力短板。同时,何小鹏也表示,虽然空间、成本、品牌仍是影响消费者决策的核心因素,但智能化程度的影响比重正在不断上升,未来将成为排名前二的购车参考指标。
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已决定在明年10万元级别车型上提供高速NOA功能,并有望成为智能化竞争的“鲶鱼”。比亚迪自研团队近期的核心重点是低阶平台的高阶智能驾驶技术量产落地,目标是在明年3月实现超50款车型的适配。
尽管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将使其不再是汽车公司核心技术护城河,但头部供应商或汽车公司仍将利用表现优异的智能驾驶技术扩大上车规模、获取更多数据以提升算法水准,从而形成正循环并产生头部效应。
理想汽车CEO李想在近期访谈中判断,L4级别自动驾驶将成为新能源市场竞争分出胜负手的关键节点。理想汽车正在为L4级别自动驾驶做准备,需要500万辆以上的车跑在路上、掌握基础模型能力以及足够多的资金招募最顶尖的人才和算力。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