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摩根士丹利加速布局中国市场,构建多元化商业平台,看好中国资管行业机遇。证监会放宽香港互认基金内地销售比例限制,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全球配置机会。

近年来,中国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了显著进展,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条件大幅放宽,为全球投资者在股票、债券、衍生品及外汇等多领域提供了更多便利。中国证监会近期修订并发布了《香港互认基金管理规定》,放宽了香港互认基金在内地销售的比例限制,由50%提高至80%,此举旨在丰富投资者的全球资产配置选择,并吸引更多大型跨国资管机构进入中国市场。

摩根士丹利作为国际领先的金融机构,自20世纪90年代起便进入了中国市场,并构建了包括证券、商业银行、公募基金、期货公司和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在内的多元化商业平台。其投资管理业务板块在全球资产管理领域拥有近50年的经验,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全球资产管理规模已达1.6万亿美元。

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大中华区主管黄敏女士在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表示,摩根士丹利自20世纪90年代便一直活跃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最前沿,1994年分别在上海和北京开设了办事处,1995年携手中国建设银行及其他合作伙伴成立了中金公司。30年来,摩根士丹利帮助中国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融资超1.1万亿美元,并参与了中国相关的并购项目。

黄敏认为,中国金融市场的持续扩大开放取得了显著成效,包括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拓宽跨境投资渠道以及提供更为完善的法律法规支持。她指出,中国资本市场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资本市场,为国际资金提供了独特的投资回报来源,同时也为海外投资人实现多元资产配置提供了更多选择。

随着外资金融机构加快在华展业,黄敏认为,这将促进国内金融行业在投资理念、合规风控等方面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外资投资中国的信心。她指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体量庞大、潜力无限,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外资资产管理机构应充分发挥其全球资源和经验,丰富跨境产品体系,满足投资者日益多样化的海外投资需求。

在谈及摩根士丹利基金的发展时,黄敏表示,自2023年7月正式成为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全资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以来,摩根士丹利基金在团队建设、投研体系及产品线布局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她指出,摩根士丹利基金已建立了固定收益、主动权益、量化权益、多资产组合等公募基金产品线,并获得了多项行业权威奖项。

展望未来,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将继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看好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机遇,并希望能够为服务中国客户、为中国资管行业的成功作出贡献。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