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探讨了地方政府在改革开放中的角色与贡献,分析了当前地方政府面临的财力削弱、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等问题,以及中央政府的政策调整。同时,文章还讨论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的新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文|黄益平

  改革开放进程中,地方政府始终扮演着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角色。众多学者将“行政放权”视为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的关键经验,其通过权力下放,极大地提升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与经济动能。这一变革使得地方政府在决策时更贴近实际,资源配置更优,且能灵活应对新兴经济形势,工作与经济效率显著提升。

  在改革开放初期,地方政府间的“GDP锦标赛”现象尤为显著,地方官员为追求晋升,竞相推动经济增长,形成了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地方政府的财力明显削弱,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的问题日益凸显,影响了其履行职责的能力与效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三个重要信号:一是政府信用和国有资产项目融资由中央统筹;二是中央下放事权需伴随财权调整;三是规范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行为,严禁不合规补贴。这些政策回应了当前经济中的一些问题,反映了经济现实与矛盾的变化。

  地方政府在财权有限而事权繁重的背景下,展现了极强的增收创新能力。然而,随着财政压力加大,特别是土地市场遇冷、融资平台监管收紧,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进一步增加。为此,中央政府自2018年起深化财政改革,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为构建健康、可持续的财政体系奠定基础。

  然而,加强管理的同时,地方政府资金短缺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宏观经济调控作用减弱、总需求降低等。此外,部分地方政府为增加收入而采取的罚款和税务检查手段,也影响了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因此,中央政府需审视和调整财政资源分配,扩大地方政府的可持续收入,并采取严厉措施纠正个别地方政府的不正当行为。

  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依然活跃,但也面临新的挑战。以电动汽车为例,国内外学者研究显示,中国政府对电动车的补贴额度与欧美国家相比并无明显差异。然而,各地方政府通过隐性支持如减免税收、降低土地使用费等手段吸引投资,导致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因此,规范招商引资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地方财政力量减弱虽看似不利,但也可成为推动市场化改革的新契机。未来,地方政府应将有限资源集中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平竞争、提供公共服务及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等领域。同时,地方政府在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时,需对资金来源与后果承担责任。

  总之,若地方政府能更多地聚焦于克服市场失灵、维护市场秩序和提供公共服务等核心职能,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这一转变对于推动我国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深远意义。

  

(作者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