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年来,国内游戏产业通过“游戏+”模式为传统产业和实体经济注入新活力,涌现出众多优秀作品。游戏企业抓住机遇,在多个领域探索赋能方式,推动数实融合,创造多元社会价值,同时实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这个体验项目非常独特,通过游戏化方式,游客能更深入地了解李叔同先生的生平。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趣味性,还让游客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天津的李叔同纪念馆内,一名游客在体验“叔同之夜”探秘活动后这样评价。

游戏赋能文旅产业的这一现象并非个例。近年来,国内游戏产业涌现出一系列优秀作品,如《黑神话:悟空》《王者荣耀》《原神》等,它们不仅承载着优秀的中华文化,还通过数字技术不断“破圈”,以“游戏+”模式为更多传统产业和实体经济注入新活力。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游戏工委主任委员张毅君指出,近年来“游戏+”逐渐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模式。越来越多的游戏企业抓住机遇,依托优质产品,在文化传承、医学诊疗、教育科普、环保公益等多个领域探索多种赋能方式,推动数实融合,创造多元社会价值。

《黑神话:悟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游戏上线后火爆全球,并带动了山西文旅产业的发展。而在邯郸,一款名为《潮玩邯郸》的游戏通过成语游戏玩法,以全新方式传播邯郸成语文化。

此外,越来越多的景区通过游戏与文旅产业的结合,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旅游体验。一些游戏IP为文旅赋能,将游戏中的角色、情节等元素与景区的文化、历史等资源深度融合,使游戏成为传承优秀中华文化的载体。

不仅如此,中华传统文化还通过“游戏+”的方式走向世界。例如,乐元素在日本打造的《偶像梦幻祭》主题咖啡厅,腾讯的《王者荣耀国际版》在多个国家举办的游戏音乐会,以及米哈游的《原神》在全球各地投放的主题元素。

中国首个游戏IP陈列馆于2024年11月在苏州对外开放,展示了众多具有影响力的游戏IP,包括《大话西游》《黑神话:悟空》《仙剑奇侠》《剑侠情缘》等。这些IP所蕴含的巨大价值,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整个社会。

《2024中国游戏产业IP发展报告》指出,IP与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仍保持着重要关联,是游戏产业深挖价值的重要资产。游戏单一领域在主要领域流水TOP10的产品中占据了73.3%的份额,变现能力显著高于其他领域。

张毅君认为,文化属性始终是游戏产品的第一属性,“游戏+”是游戏企业传承中华文化的有效载体。同时,“游戏+”也是游戏企业转化科技成果的有效路径。越来越多的游戏企业依托“游戏+”模式,将前沿技术应用于模拟训练、科学决策、文物保护等领域,推动实体产业加速数字化、智能化。

近年来,游戏已渗透到更多文化领域,形成了“游戏+影视”“游戏+动漫”“游戏+景区”等新型业态。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理事长孙寿山表示,应充分运用“游戏+”的方式形成有效的文化传播路径,让游戏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更高效的市场渗透和更广泛的文化传播。

围绕“游戏+”的探索,我国游戏企业已取得一些成果。例如,世纪华通通过“游戏+”促进医疗、文旅等领域的创新发展;三七互娱研发的《古籍修复师》聚焦古籍修复领域,通过游戏化方式传播传统文化;当红齐天集团以电竞为纽带,打造科技与文商旅融合的创新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