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证监会发布《期货经纪合同要素》等五项金融行业标准,涵盖期货交易、信息系统备份、数据模型及区域性股权市场规范,旨在保护投资者权益,提升市场效率和安全性。

  证监会于12月27日正式发布了五项金融行业标准,包括《期货经纪合同要素》、《证券期货业信息系统备份能力规范》、《证券期货业数据模型第5部分:期货公司逻辑模型》、《区域性股权市场分布式数字身份技术规范》以及《区域性股权市场企业、产品和投资者编码规范》,这些标准自公布之日起即开始施行。

  作为期货市场的重要规范,《期货经纪合同要素》标准在2013年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修订,明确了期货公司接受客户委托进行期货交易时的责任分配、保证金安全存管、交易指令处理、风险控制措施(如追加保证金和强行平仓)以及交割流程等关键内容。这一标准的发布实施,将为期货公司制定统一规范的经纪合同提供有力指导,并有效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在信息系统安全方面,《证券期货业信息系统备份能力规范》为证券期货行业机构提供了备份能力建设的框架,明确了数据备份、故障应对、灾难应对以及重大灾难应对的量化指标要求,并分享了行业最佳实践。这将有助于提升证券期货行业机构的信息系统容灾能力,降低网络安全风险。

  此外,《证券期货业数据模型第5部分:期货公司逻辑模型》为期货公司建立逻辑模型提供了详细的思路和方法,包括实体关系图、数据表和数据项的英文名称及词根编制规则等,为数据的标准化和集中处理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在区域性股权市场方面,《区域性股权市场分布式数字身份技术规范》和《区域性股权市场企业、产品和投资者编码规范》两项标准,分别规定了分布式数字身份系统的架构和关键业务流程,以及企业、产品和投资者的编码要求和分配规则。这将促进市场主体间的跨域身份认证和可信数据流通,为区域性股权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证监会表示,未来将继续推进资本市场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加强数据治理和业务服务标准的制定工作,以科技赋能监管,不断提升资本市场的效率和安全性。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图片链接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