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家发改委与多部委座谈低空经济发展,深圳发布低空经济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低空经济市场前景广阔,上市公司纷纷入局,动力电池厂商瞄准新增长点。

本报记者曹琦报道

据国家发改委12月27日消息,国家发改委低空经济发展司近日与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部委,以及通信、导航方面的专家进行了深入座谈。讨论内容主要围绕低空经济的典型应用场景、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情况,以及低空智能网联系统的建设。

12月26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与市场监督管理局携手发布了《深圳市低空经济标准体系建设指南(V1.0)》(简称《指南》)。该《指南》不仅为低空经济提供了统一开放的基础设施支撑框架,还通过整合航空、地面交通、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等多领域标准,在满足当前行业需求的同时,为未来新场景、新技术的接入预留了足够的扩展空间。

业内人士透露,随着政策的催化与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低空经济有望加速实现产业化落地。今年以来,低空经济政策利好频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持续推进空管体制改革,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以推动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的发展。

然而,当前低空经济仍面临基础设施不完善、关键核心技术尚未突破等挑战。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指出,以飞控系统为例,国内飞控技术主要应用于无人机制造,对于载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所需的高可靠性、强实时性、复杂环境适应性等要求,仍需依赖进口解决方案。同时,国内低空智联技术尚未成熟,高空态势感知和避障技术,以及高精度智能驾驶技术仍有待攻克。

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表示,飞行汽车eVTOL还需解决动力电池这一核心问题,包括电池的安全性、持续性以及动力等,否则难以实现大规模市场化。此外,在低空经济管控、智慧城市及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物联网以及大模型集成处理等方面,也存在诸多技术难关需要突破。

北京科方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张新原建议,应从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低空智联技术、低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低空应用场景等多个方面入手,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低空经济市场前景广阔。据中国民航局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有望突破3.5万亿元。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纷纷涌入低空经济赛道,低空经济板块已有234家上市公司,其中总市值500亿元以上的有9家。

动力电池厂商瞄准低空飞行器电池这一细分领域,有望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姜蔚然表示,eVTOL在起飞降落时需要瞬间爆发高能量,因此电池衰减很快,循环寿命需在1万次以上,对技术要求极高。孚能科技是全球首家向终端客户交付eVTOL动力电池的企业,未来随着低空经济大规模产业化的实现,有望为动力电池厂商开辟新的市场。

姜蔚然还透露,孚能科技第二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330Wh/kg,快充能力超过3C,循环寿命超过4000圈,在-20℃下仍能具有90%能量保持率,已获得了高端乘用车和低空经济领域的头部客户认可,准备小批量量产。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