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空经济蓄势待发,配套政策与设施需同步完善
AI导读:
中国低空经济领域正迎来发展机遇,国家发改委已明确低空经济发展司职责,中央空管委计划在多地开展eVTOL试点。尽管技术上已具备条件,但监管政策、配套设施仍需完善。低空经济未来发展前景广阔,需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
中国低空经济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公开了低空经济发展司的具体职责,明确其将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低空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并协调解决重大发展问题。
据多方媒体报道,中央空管委计划在合肥、杭州、深圳、苏州、成都和重庆等城市开展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试点,授权部分地方政府对600米以下空域进行管理。此前,上海、深圳、广州等地已宣布布局低空产业,力图打造未来“天空之城”。
低空经济是以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结合无人驾驶飞行、低空智联网等新技术,与空域、市场等要素相互作用,推动低空基础设施、飞行器制造、运营服务及飞行保障等领域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中国低空经济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指出,低空经济是少数能同时带动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的新兴经济业态。
目前,中国在技术上已具备发展低空经济的条件。无人机送外卖、快递等应用已逐渐普及,飞行汽车等新型飞行器也具备了量产能力。然而,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制约低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监管政策、配套设施不完备,包括空域资源规划、管理以及城市空中交通网络的优化。
尽管如此,中国低空经济仍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报告指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达5059.5亿元,增速高达33.8%。中国民航局预测,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2035年更有望突破3.5万亿元。
亿航智能副总裁贺天星表示,低空经济将形成“天罗+地网”的综合立体交通形态,未来天空中可能布满上万架飞行器,这种新交通形态或将彻底改变城市空间布局。中国低空经济联盟发布的报告也预计,到2030年,中国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市场保有量有望突破10万架。
尽管前景广阔,但低空经济的发展仍需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因地制宜、稳扎稳打。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指出,eVTOL试点将为地方政府带来新经济机遇,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同时也对地方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贺天星认为,低空经济的发展将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需要配套政策、基础设施、平台管理等同步完善。未来,低空经济将把更多城市纳入低空交通、物流及消费网络,最终实现全民普惠。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