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证券赵晓光:人工智能与科研体系产业化成中国产业发展两大动力
AI导读:
天风证券赵晓光在财联社投资年会中指出,人工智能与科研体系产业化是中国产业发展未来的两大根本动力,将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并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机遇。
财联社12月27日讯(记者刘梦然)在全球化浪潮中,新兴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其中,人工智能作为引领科技变革的前沿阵地,不仅为传统行业带来了革新性的赋能,还催生出了一系列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机遇,为产业创新注入了强劲的新动力。
在财联社主办的第七届投资年会中,主题为“破局·增长”的论坛上,天风证券副总裁、董事赵晓光发表了主旨演讲,他深入剖析了中国产业发展未来的两大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与科研体系产业化。赵晓光强调,人工智能已成为行业共识,关键在于如何准确判断其在各领域的发展路径和时序。
他指出,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以ChatGPT为重要节点,与以往的技术路径不同,ChatGPT实现了从主观编程到逆向思维的转变,通过实践标注来检验真理,从而推动了从大语言模型到机器人、汽车以及AIforScience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同时,从单机到云计算再到边缘计算的变革,也在加速科研研发进程,企业若不及时拥抱AI技术,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人工智能在优化传统制造业生产效率、催生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新商业模式等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赵晓光特别提到,在智能手机领域,AI技术的引入带来了行业格局的根本性变化。手机作为AI技术的重要载体,未来将基于云和边缘计算的混合计算模式,算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AI手机的出现将颠覆传统手机行业的竞争格局,成为影响效率和成本的关键因素。此外,智能硬件领域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苹果、Meta等科技巨头正积极布局,预计2026年将涌现出大量智能硬件产品,其中AI眼镜有望成为爆款。
赵晓光还提到,无人驾驶、机器人以及元宇宙是过去科技行业发展的三大主线。这些行业将在明年6月迎来重要拐点,而明年三季度将是科技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GPT6的出现,人工智能技术将趋近成熟。这三个行业都基于端到端的逻辑,虽然元宇宙的制作成本高昂,但AI技术的引入将大幅降低成本,同时为其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
在谈及时代发展变化时,赵晓光指出,中国产业发展正面临科研红利的释放。企业应积极与科研体系深度结合,充分利用科研成果推动产业升级。随着科研投入的加大,国家科研成果丰硕,但科学家创业模式存在局限性。因此,企业家与科学家的有效连接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
最后,赵晓光呼吁企业应重视人工智能与科研产业化的发展机遇,积极应对产业变革,把握时代脉搏,共同推动中国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