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4)》,强调推进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满足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指出五家银行将分阶段达标,并介绍了TLAC债券发行进展及未来计划。

12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4)》。报告中专栏讨论了“推进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满足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的主题,明确指出我国现有的五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将分阶段满足TLAC(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其中,前四家银行需在2025年初达到TLAC第一阶段标准,交通银行则于2027年初达标。目前,这些银行在TLAC达标工作上已取得显著进展。

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TLAC框架是提升银行业风险抵御能力和增强金融体系稳健性的关键制度。该框架的实施旨在确保银行在面临极端金融压力时,能够有足够的资本和损失吸收能力来维护金融稳定。

报告进一步指出,我国五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在TLAC债券发行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为了满足TLAC达标要求,这些银行正稳步推进TLAC债券的发行工作。2024年5月,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发行了400亿元的TLAC非资本债券;同年8月,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也各自发行了500亿元的TLAC非资本债券。交通银行的TLAC债券发行工作也在有序进行中。

此次TLAC债券的发行吸引了众多境内外银行、基金公司、保险资管、证券公司等投资者的积极参与,充分显示了投资者对这一创新债券品种的认可。此外,上海清算所将TLAC非资本债券纳入通用回购质押库,不仅提高了该券种的二级市场流动性,还进一步增强了其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展望未来,央行表示将继续与相关部门合作,在现有银行债务工具和制度安排的基础上探索创新,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以最小成本推动五家系统重要性银行TLAC如期达标。同时,央行将以补充TLAC为契机,指导银行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升资本实力、损失吸收能力、经营水平和风控能力,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