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聚焦布雷顿森林体系80周年反思
AI导读:
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围绕“应对全球金融治理新挑战:布雷顿森林会议80周年反思”主题展开探讨,专家建议中国为全球货币体系多极化做准备,加快双循环战略调整,同时强调多边主义在应对国际治理体系缺陷中的重要性。
今年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创立80周年,在近日盛大召开的第十一届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上,众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应对全球金融治理新挑战:布雷顿森林会议80周年反思”的主题。此次论坛不仅回顾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还深入剖析了当前全球金融治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指出,尽管布雷顿森林体系已不复存在,但单一国家货币作为国际结算手段的内在矛盾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全球对美元的需求持续攀升,然而美国国债和海外净债务的急剧增加,给全球金融稳定带来了潜在风险。为此,余永定强调,中国应积极应对,为全球货币体系的多极化趋势做好准备,并加快推动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则从历史角度肯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积极作用,认为其为国际经济和金融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促进了跨境投资和自由贸易的繁荣,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了深远影响。面对当前国际经济和金融的动荡局势,金立群呼吁建立新型国际货币体系或在现有体系基础上进行创新改革,强调多边主义对于弥补当前国际治理体系缺陷的重要性。他进一步指出,亚洲国家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受益者,应继续秉持多边主义原则,共同应对全球新挑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朱民则关注了全球产业链碎片化的问题,指出高强度的关税和制裁政策将加剧这一趋势,给新兴市场经济体带来更大压力。针对这些挑战,朱民建议中国应进一步推动内需驱动的经济转型,提高消费和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以增强经济韧性。
此外,与会嘉宾还围绕“全球金融稳定面临的新挑战”、“未来十年国际金融架构的变化趋势”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共同为构建更加稳健、包容和可持续的全球金融治理体系贡献智慧与力量。本次论坛由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和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协办。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