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券商投行业务回顾:A股IPO大幅下滑,港股IPO与债券承销成亮点
AI导读:
2024年券商投行业务回顾显示,A股IPO市场大幅下滑,港股IPO市场则同比增长显著,同时债券承销业务成为券商投行的一大亮点,部分券商凭借该业务实现了逆势增长。
回顾2024年,券商投行业务再次凸显其强周期特性。据数据统计,截至12月30日,A股市场2024年IPO家数为102家,同比大幅下滑67.5%,IPO募资金额仅为651亿元,同比更是大幅下降82%,创下近十年来募资额的新低。即便是去年备受瞩目的北交所IPO市场,今年也未能幸免于难,出现显著下滑。受此影响,各大券商的A股投行业务均出现大幅缩水。
相比之下,港股市场IPO在2024年则呈现另一番繁荣景象。据统计,截至12月6日,港股市场股权融资规模达到约253亿美元,同比增长43%。部分头部券商在港股IPO承销业务上实现了数倍的增长。此外,在“债强股弱”的市场环境下,债券承销业务成为券商投行的一大亮点,整体表现不俗。
A股IPO市场遭遇寒冬
自去年“827”新政实施以来,A股IPO节奏持续放缓。总体来看,2024年沪深A股的IPO募资额降至近十年来的最低点,券商投行业务也因此受到重创。据统计,截至12月30日,A股股权融资(包括沪深京交易所在内)规模仅为2809亿元,同比下降73.46%,连续四年出现下滑。其中,IPO家数和募资金额均同比大幅下滑,且创下多年来的新低。
北交所IPO市场也未能幸免。尽管沪深市场IPO节奏放缓,但北交所新股发行数量仍少于沪深交易所。今年以来,北交所总共发行了23只新股,远低于2023年的70多只。IPO融资规模也同比下降了68.75%。此外,自“924行情”以来,北交所IPO发行节奏并未明显提升。
受此影响,各大券商A股投行业务纷纷出现大幅下滑。A股IPO募资额排名前十位的券商中,绝大多数都出现了同比大幅下滑。其中,中信建投、海通证券、中金公司等券商的下滑幅度甚至超过80%。一些原本在IPO承销业务中排名靠前的券商,也因业务规模下滑而跌出行业前二十。
值得一提的是,IPO受理作为先行环节在今年也明显缩水。1-5月A股IPO受理基本停滞,直到6月20日才重新启动。然而,重启后沪深京市场在IPO受理的节奏上却出现明显差异。相比之下,北交所人气相对较高,新增IPO受理数量明显多于沪深交易所。
尽管一些投行人士对明年的北交所业务持乐观态度,但目前监管对于北交所IPO审核的尺度并不宽松。在上市门槛普遍提高的背景下,企业要想在北交所上市并非易事。今年以来,已有超70家北交所拟IPO企业撤回上市申请。
港股IPO市场逆势增长
在A股投行业务明显收缩的背景下,券商出海成为行业趋势。港股市场成为券商寻求新增长点的关键领域。据统计,今年以来港股市场总共发行了71只新股,同比增长。股权融资规模约253亿美元,同比增长43%。其中港股IPO市场规模约103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76%。
部分头部券商在港股市场的投行业务保持着较高的市占率。以中信证券为例,今年来港股业务承销规模约27亿美元,同比增长200%。其中港股IPO承销规模约9亿美元,同比大增近460%。这一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A股IPO承销规模的大幅下滑。目前,中信证券的境外投行业务已经覆盖多个国家和地区。
展望明年港股股权融资市场形势,预计会有明显增长。今年以来港股市场企业递表申请IPO的情况远超A股。据港交所官网显示,截至今年11月末已有156家新上市申请被接受。相比之下沪深京交易所总共只受理了51家新上市申請。
债券承销业务成券商投行新亮点
尽管今年券商投行业务收入普遍承压,但在“债强股弱”的市场环境下,债券承销业务成为券商投行的一大亮点。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43家上市券商中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累计实现正增长的公司有9家。这些公司大多凭借债券投行业务的良好表现实现了逆势增长。
其中中国银河、东兴证券等券商在债券承销业务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中信建投非银团队近日发布的研报指出,今年债市发行总量规模保持同比增长,中大型券商凭借地方债、公司债等改变了市场格局。在债承业务排名中,多家券商的承销规模和数量排名较去年有较大提升。
(图片来源:文中图片均来自相关统计机构及交易所官网截图)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略有删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