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12月26日,北京举办大模型技术发展与治理创新研讨会,阿里巴巴与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联合发布《大模型技术发展及治理实践报告》,探讨AI发展路径与治理策略,强调负责任的技术,推动AI惠及千行百业。

12月26日,北京举办了“大模型技术发展与治理创新研讨会”。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联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共同发布了《大模型技术发展及治理实践报告》。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潘锋在会上表示,北京将致力于构建完善的大模型研发、上线及运行管理体系,全面推动算力、数据等基础资源的供给,以协同各方共同强化人工智能的发展基石。

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导,阿里巴巴集团与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联合承办。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学术机构的专家齐聚一堂,深入探讨了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路径与治理策略。

潘锋在会上透露,今年北京已成功推进第八批、第九批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备案与上线工作,备案大模型数量已增至105个。北京作为全国头部大模型企业的聚集地,占据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并已赋能超过1.4万家企业,展现出强大的辐射与带动作用。

面对当前AI行业的激烈竞争,潘锋指出,尽管不少企业尚未找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压力,但在对话搜索等场景竞争趋于饱和的同时,自动驾驶、办公、教育、医疗等垂直领域却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亟待进一步挖掘。为此,北京将继续完善大模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推动算力、数据等基础资源的优化配置。

会上,阿里巴巴集团与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联合发布的《大模型技术发展及治理实践报告》引起了广泛关注。这是阿里巴巴连续第三年发布AI相关报告,其核心主题始终围绕“负责任的技术”。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钱磊在会上表示,“负责任的技术”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坚守科技伦理和安全底线,做到“守己”;二是作为大型科技公司,有责任发展先进技术,推动行业进步,让新技术惠及各行各业,实现“利他”。

大模型研发需要克服较高的技术门槛和资源门槛。相较于一年前,目前国内仍在坚持训练基础模型、迭代模型能力的科技企业数量已有所减少。钱磊表示,阿里巴巴始终坚持云与AI的协同发展,过去一年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了巨大精力,致力于降低算力成本。同时,阿里巴巴也在不断提升自研基础模型“通义”系列的能力,坚持全尺寸、全模态开源,以推动技术创新,与生态伙伴共同将AI能力转化为千行百业的生产力。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