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家疾控局介绍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进展,联合九部门发布指导意见,在哨点医院开展传染病监测,提升监测灵敏度和准确性,试点不明原因肺炎主动监测,中央财政投入建设信息平台,利用新技术提升预警能力。

国家疾控局于12月2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进展及成效。会上,国家疾控局传染病防控司司长雷正龙指出,今年8月,国家疾控局联合九部门发布了《关于建立健全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的指导意见》。

自《意见》发布以来,国家疾控局在优化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基础上,已在1041所哨点医院全面开展新冠、流感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监测工作,覆盖全部地市及代表性县区。同时,部分哨点医院还开展了多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的监测。

中国疾控中心每周会向社会发布多病原监测结果,并提供健康提示。此外,国家疾控局还通过病媒生物、城市生活污水、全球传染病信息、社会舆情等多种监测渠道,提升了传染病监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疾控局正在试点不明原因肺炎的主动监测,待完善后将逐步推广。针对新发突发传染病,正在制定病原微生物报告目录,并明确了实验室报告程序和疾控机构的核实处置流程。这一实验室网络涵盖了疾控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第三方检测机构、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多个部门的实验室。

2023年至2024年,中央财政将投入经费支持各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省统筹区域传染病监测预警和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其中北京、天津、湖北、浙江等省份已初步建成。同时,国家疾控局还在全国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部署了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截至目前,集成部署到位率达71%,包括北京、天津、江苏、山东、湖北、重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内的地区已全部完成部署。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传染病数据的自动分析和预警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未来,国家疾控局将继续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提升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公众应关注传染病监测预警信息,共同维护个人及家人的健康。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