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涵盖六大看点,旨在提升专项债使用效率,包括扩大债券投向、提高资本金比例、下放审核权等。

  记者王珍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了《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新规涵盖六大核心看点,旨在提升专项债使用效率。看点包括:扩大债券可投向领域、将更多领域纳入资本金范围、下放审核权实现“自审自发”、额度分配向经济大省倾斜、加速发行使用进度,以及拓宽偿还资金来源。

  专项债自2014年启动以来,对促投资、补短板、扩内需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近年来面临有效项目储备不足、资金闲置或挪用、效益不高等问题。新规通过改革专项债管理机制,针对这些瓶颈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分析师预测,2025年专项债将通过这些新机制,进一步扩大投向并加速落地,有效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对稳增长的作用。

  实行“负面清单”管理

  新规将无收益项目及部分房地产开发领域纳入“负面清单”,未纳入清单的项目均可申请专项债券资金。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李戎指出,此举旨在解决有效项目储备不足的问题,通过放宽领域限制,寻找更多能发挥经济或投资拉动作用的项目。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院长袁海霞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刘蓉均认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有助于专项债项目与地方实际需求更好匹配,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扩大资本金范围并提高比例上限

  新规将多个领域纳入专项债可用作资本金范围,并将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专项债券规模上限提高至30%。袁海霞指出,这些领域资金需求大、收益保障能力强,有助于提升政府投资撬动效应,减轻财政资金压力。

  李戎强调,扩大资本金范围最核心的两大方向是科技和民生,通过提高专项债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增强经济拉动作用。

  “自审自发”试点落地11个地区

  为提高发行效率,新规在北京、上海等10省市及河北雄安新区试点“自审自发”。地区项目清单经省级政府审核后即可发行,不再上报发改委、财政部。同时,审核节奏从“一年一审”改为常态化申报、按季度审核。

  专家认为,审核权下放有利于省份自主安排资金,提高发行和使用效率。据机构测算,这些省市2024年新增专项债额度占全国58%,发行进度也更快。

  额度分配向大省倾斜

  新规强调额度分配坚持正向激励原则,向项目准备充分、投资效率高的地区倾斜。华西证券统计显示,2024年浙江、江苏等省份新增专项债额度同比增长较多。袁海霞建议,需关注地方债务限额的合理分配及使用效率,确保资金与经济发展需求相匹配。

  加快专项债券发行进度

  针对今年地方债发行节奏偏慢的问题,新规提出加快专项债券发行进度。要求各地及时完善发行计划,做到早发行、早使用。袁海霞表示,这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将促进稳增长政策效应及时显现。

  拓宽偿还资金来源

  新规明确指出,若政府性基金收入和项目专项收入难以偿还专项债本息,地方可安排财政补助资金及其他项目专项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等偿还。这一规定有助于缓解土地出让金下滑带来的付息压力,扩大专项债偿还的安全边际和未来规模提升空间。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