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企业年金作为我国首个市场化投资体制的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在过去20年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变大的发展历程。当前,企业年金面临覆盖面有限、主要集中在大型国有企业等挑战。专家呼吁优化年金政策,向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扩大覆盖面。

作为我国首个市场化投资体制的缴费型养老金制度,企业年金在过去20年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变大的发展历程。当前,随着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障制度成为社会共识,企业年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6日,在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社保实验室)主办的“企业年金发展20周年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上,多位专家指出,企业年金当前面临的主要瓶颈是覆盖面有限,且主要集中在大型国有企业。他们呼吁优化年金政策,向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扩大覆盖面,让更多职工享受到养老保险的第二支柱。

会上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4》显示,截至2023年底,企业年金基金积累规模已达3.19万亿元,年均规模增速为21%。然而,全国仅有14.2万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覆盖职工人数3144万人,仅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的7%左右。此外,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以及中西部企业的参与率普遍较低。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指出,企业年金覆盖面有限,存在明显的所有制偏好,是国企改革的产物。他强调,企业年金加入门槛较高,流程复杂,导致很多企业无法参与。此外,参保企业必须盈利且需建立集体协商工会制度等要求,也将很多企业和参保人挡在了门外。

与此同时,职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的发展也凸显出企业年金扩展速度的滞后。职业年金在建立几年后就基本覆盖了机关事业的绝大部分员工,而个人养老金在36个城市(地区)先行先试不到两年就覆盖了超过全国企业年金运行20年的人数。

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胡晓义认为,2025年至2035年是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企业年金制度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他指出,未来扩大企业年金制度覆盖面的重点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其他各类社会经济组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胡晓义建议优化年金政策,开发简易年金计划,降低进入门槛,并在参保群体的准入、缴费标准、民主程序以及投资选择等方面允许一定的弹性。同时,他强调要最大限度消除企业年金制度中的“所有制偏好”,将其纳入薪酬体系,并引入选择性自动加入机制。

郑秉文也表示,下一步改革企业年金制度的重点是配合将企业年金纳入薪酬体系,并优化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税优政策。此外,他还建议创造条件在适当的时候将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归并为职业性年金,统一相关政策以提高资金管理效率。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