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手困境与破解之道:超越算法问题
AI导读:
据中国经济网与人民日报报道,中国骑手数量庞大,但面临社会保险、社区治理、职业发展等现实困境。文章指出,骑手问题不能简单归结为算法问题,需从全局视野审视,并提出平台、政府和社会应形成合力,优化算法规则、建设骑手友好社区、优化社会保障政策等破解之道。
据中国经济网数据显示,2023年美团平台约有745万骑手获得收入,饿了么平台则超过400万活跃骑手,剔除多平台注册重叠情况,中国骑手数量保守估计超1000万。人民日报亦报道,全国总工会第九次调查显示,新就业形态人员如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已达8400万人,约占全部就业人员的12%,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40%,彰显了新就业形态在中国就业版图中的重要性。
然而,以外卖骑手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人员仍面临诸多现实挑战。坊间常将“骑手问题”简单归结为“算法问题”,实则不然。新就业形态人员的困境需置于城乡转型与现代化的全局视野中审视。从历史角度看,从“泰勒制”到“平台算法”,都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只是形式不同。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勒通过标准化提升效率,而今天的“配送算法”则披上数字外衣,本质上未超越工业文明范畴。
科学管理视角下,“配送算法”是消费者、商家、骑手在交易市场多方博弈的结果。劳资合作及人的发展角度则要求不断改进管理措施,“平台算法”亦需持续优化。近年来,监管部门与平台企业共同努力,在算法规则、申诉机制、劳动保障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应继续坚持。
新就业形态人员的困境,实质上是老一代农民工问题在数字时代的延续。社会保险参保率不高,一方面因现有社保体系不适应灵活就业特点,另一方面因新就业形态人员更看重当期收入,对参缴职工社保缺乏积极性。社区治理方面,外卖骑手与小区居民或保安冲突频发,门难进、楼难上成突出问题。职业发展方面,新就业形态中许多职业发展空间有限,与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期望存在落差。
为破解“骑手困境”,经济社会政策需精准发力。平台应优化算法规则,合理确定考核要素,畅通申诉渠道,保护骑手权益。政府、平台和社会应共建“骑手友好社区”,解决配送“最后一百米”问题。社会保障政策需优化,解决灵活就业人员“漏保”“脱保”“断保”问题,如推广“新型工伤保险”,覆盖更多骑手。同时,改革优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政策,建立适应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新型社会保险体系。
长期来看,应深入研究新就业形态人员的职业发展问题,提供多元职业发展路径。并关注技术进步对现有新就业形态可能带来的转型和替代问题,为制定长期发展政策、就业政策做好战略准备。
(作者陈明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乡村治理、土地制度与城乡发展问题研究,著有《土地政治论》《现代乡村治理基础》。)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