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日,机票值机时大面积锁座现象引发乘客不满,热门座位在第三方平台高价转售。乘客质疑选座成为隐形消费陷阱,呼吁航空公司公开透明收费规则,提升乘客体验感。

近日,众多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纷纷抱怨,购买机票后进行值机时,发现大量座位被锁定,仅剩后排中间座位可选,严重影响旅途体验。与此同时,一些热门座位如紧急出口、靠窗及头排座位,却在第三方平台上以“代选服务”之名被高价转售,引发乘客对选座是否已成为航空公司隐形消费陷阱的质疑。

大面积锁座现象背后,乘客反映航空公司在未提前告知的情况下实施此规则。近年来,航空公司将选座作为收费项目已成为行业常态,经济舱内优质座位如头排、紧急出口附近及靠窗座位均被标价出售。从逻辑上看,这被视为一种合理的增值服务,但实际操作中,乘客难以明确座位分配规则。

夏女士与朋友乘坐厦门航空时,线上值机发现几乎所有座位被锁定,线下值机时工作人员告知,两人若想坐在一起需额外支付300元/人,安全出口座位更是高达800元/人。夏女士质疑,为何提前如此久线下值机仍有大量座位被锁定,乘客是否无权选择不加钱的座位。

类似情况在国内多条航线中频现,谢先生作为飞行常客,购买上海至郑州航班时,发现前排座位全部锁定,仅开放50排以后座位。登机后发现前排空出许多座位,谢先生不解锁座规则,认为不同航司、航班锁座情况各异,且乘客并不清楚锁座原因。

莫女士从上海飞往成都时也遭遇大面积锁座情况。

网友们在社交媒体上纷纷吐槽线上锁座导致出行体验下降。

航空公司票务代理员工解释称,锁座主要出于成本考量,如经济舱票价不同,全价票与打折票乘客座位选择有差异。小面积锁座为线下值机乘客提供选择余地,配重也是原因之一,但锁座一般在航班起飞前24小时放开调整,并非主要原因。

然而,莫女士对此说法表示不满。她与朋友购买相同票价东航机票,值机时却发现可选座位差异显著,莫女士只能选择35排以后座位,而朋友却能选择更前排座位。客服回应称座位随机开放。

随着“代选座位”服务兴起,乘客质疑收费透明度。谢先生发现,某次值机时前排座位被锁定,但在电商平台却发现有人出售紧急出口座位“代选服务”。他愿意为舒适座位支付合理费用,但希望在购票时就能了解可选座位范围及相关规则。

电商平台上,大量第三方卖家提供代选服务,声称熟悉规则、有独家技巧,能提前锁定座位。乘客提供票号和姓名,支付100-150元即可选择心仪座位。业内人士透露,这些商家可能通过技术手段或内部积分兑换转售座位。

这种“代选生意”扰乱市场秩序,引发乘客不满。乘客质疑为何有些座位只能用里程兑换却被转卖,选座服务为何不能公开透明。记者梳理多家知名航空公司锁座、选座规定,发现说法不一。国航、吉祥航空、南航等均有不同规定,但均未明确说明锁座具体原因及规则。

2024全球航空公司附加收入预估报告显示,辅营收入(包括选座付费、机上餐饮等)在航空公司总收入中占比逐渐增加。乘客和业内人士建议,航空公司收费选座无可厚非,但应公开透明,在购票时提醒乘客,并借鉴其他行业模式设置阶梯收费机制,以满足不同乘客需求,同时提升乘客体验感。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