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发布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规划
AI导读:
广东发布全国首个海洋渔业全产业发展规划,旨在建设“蓝色粮仓”,推动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到2035年形成万亿级产业集群,构建多层次海产品加工体系,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近日,广东省发布了《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总体规划(2024—2035年)》,这是全国首个针对海洋渔业全产业的规划,旨在通过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建设“蓝色粮仓”,推动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将探索具有广东示范、中国特色、国际影响的现代化海洋牧场科学发展路径。
据羊城晚报记者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广东近年来全力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已经实现了稳健起步,并逐步领跑全国。此次规划的出台,是在广东大力推进海上新广东建设的大背景下制定的。
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广东的海上风电、海工装备、海洋生物、海洋电子信息、海洋油气化工等产业支撑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海洋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提升,先进生产要素不断向海洋集聚,为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带来了更多机遇。
广东作为海洋大省,拥有得天独厚的海域、海岛、海岸线资源,大陆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一,渔业利用岸线占比超过四成,海岛数量达到1963个。2023年,广东省海水养殖总产量达357.3万吨,其中海水鱼类养殖产量90.4万吨,位居全国第一。
根据规划,到2027年,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将初见成效,全省年海水养殖总产量预计达到440万吨,海产品加工率提升至35%。到2030年,产业体系将全面升级,年海水养殖总产量达到500万吨,加工率提升至40%。到2035年,将全面建成“粤海粮仓”,年海水养殖总产量达到620万吨,加工率达45%,形成万亿级产业集群,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渔业产业分工。
为了直面广东在海水种业创新、养殖空间分布、基础设施配置等方面的不足,规划提出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协同推进产加销贯通、渔工贸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同时,规划还提出实施现代化海洋牧场人才发展计划,加快培养和引进种业创新、装备创新等方面的领军人才。
此外,规划还特别提到了以全产业链升级为重点,培育壮大现代化海洋牧场海水种业、养殖、饲料动保、设施装备、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市场销售等各环节。其中,种业被放在首位,将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
规划还强调构建多层次海产品加工体系,加快推进海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打造“前海、中港、后园”的空间生产模式,并全面提升海产品产地初加工能力,以满足消费升级带来的多元化需求。
多位水产品加工企业负责人表示,消费升级将激发现代化海洋牧场新动力,为深远海养殖和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提供巨大的发展内生动力。
(文章来源:羊城派)p>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