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小地方释放大能量
AI导读:
近年来,县域经济备受关注,成为经济发展的热门词汇。数据显示,县域产业集群已成为我国工业的中坚力量,县域经济发展有助于扩大内需、推动乡村振兴。各地需因地制宜打造县域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千亿大县”阵容不断壮大,县域消费活力四射,县域旅游蓬勃发展……近年来,“县域”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热门词汇。
为何县域经济备受瞩目?尽管县域规模较小,但其经济实力却不容低估。数据揭示,近三成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植根于县域产业集群,这些集群已成为我国工业的中流砥柱。2023年,全国“千亿县”增至59个,GDP总量高达9.6万亿元,占全国GDP的7.6%。我国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县域经济对此功不可没。
县域,作为以县城为核心、乡镇为连接、农村为腹地的区域单元,其发展备受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这不仅有助于扩大内需、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还是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
随着大中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产业逐渐向县市转移,农村人口也加速向县城集中,为县域产业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带来契机。面对这一背景,我国众多县域如何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
我国拥有超过1800个县和县级市,覆盖7亿多人口和90%的国土面积,每个县都独具特色。县域发展需立足本地资源、产业基础及定位,瞄准市场需求,摒弃盲目跟风,因地制宜打造县域特色产业。如福建沙县小吃走向世界,山东曹县汉服产业声名远扬,这些“小地方”通过挖掘独特发展路径,释放出巨大能量。
县域建设应摒弃“扩张”思维,从“便利性、舒适度、性价比”等“小而美”的角度补齐短板,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例如,福建实现建制村100%通客车,直接通邮率和快递网点乡镇覆盖率均达100%,山区基础设施全面升级。贵州则打造150个县域医疗次中心,提升偏远地区医疗服务水平。
县域作为城市与乡村的纽带,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发展县域经济需将其纳入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局,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让优势资源和公共服务从城市向乡村延伸,同时发掘和点亮更多美丽乡村。
县域经济发展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全局和长远的眼光,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并勇于实践。只有这样,县域才能成为持续释放能量的宝藏。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