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第六个五年改革纲要(2024—2028年)》,包含9大方面45项改革举措,旨在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司法保障机制,加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司法保障,推动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

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公布了《人民法院第六个五年改革纲要(2024—2028年)》(简称《纲要》),该《纲要》详细规划了包含9大方面共45项改革措施,旨在深化司法改革,推动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核心任务包括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司法保障机制及发展新质生产力司法保障机制。

《纲要》为人民法院司法改革设定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目标至2028年,实现审判权力运行、机构职能配置、司法资源分配及队伍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全面优化,显著提升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

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纲要》强调平等保护各类所有制经济产权,严惩侵犯产权行为,完善跨领域案件处置机制,明确涉企案件的法律界限,防止行政、刑事手段不当干预经济纠纷。同时,加强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司法规制,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推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此外,《纲要》还提出完善破产审判制度,加强政府部门协同,健全跨境破产协助机制,并探索个人破产制度。同时,严格规范保全程序,创新保全方式,优化解除机制。

针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司法保障,《纲要》强调加强对关键核心技术、新兴产业等领域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完善审理和监督指导机制,促进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审判的有效衔接。同时,加强数据权益司法保护,完善网络侵权、人工智能、算法等新型案件的裁判规则,推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完善。

在金融强国建设方面,《纲要》提出依法惩治资本市场违法犯罪,健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加强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同时,完善金融领域行政执法与司法审判衔接机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并优化数字货币、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领域金融纠纷裁判规则。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茅仲华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纲要》的45项改革内容将进一步细化为200余项具体任务,明确责任主体、完成时限和成果形式,实行项目化、台账化管理。

(图片来源:相关图片链接)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