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贷市场竞争激烈,银行寻找汽车金融“第二增长曲线”
AI导读:
车贷市场价格战激烈,银行、汽车金融公司等多方玩家入局。银行加大汽车金融投放力度,寻找新的增长动能。同质化严重,价格战非长久之计,银行需转变思路寻找汽车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0息购车、0首付购车的价格战在年末车贷市场愈演愈烈。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了北京多家传统与新能源汽车品牌4S店,发现销售人员普遍优先推荐贷款购车方案,其落地价比全款购车优惠数千元至上万元。这一趋势背后,是银行、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和互联网平台等多方玩家在汽车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
以广汽本田4S店为例,一款奥德赛的贷款购车方案显示,首付5.98万元,月供4000元,贷款1年后提前还款,整体利息支出为1.2万元,贷款购车比全款购车便宜1万余元。而在特斯拉体验店,销售人员也积极推销0息贷款政策,最长可贷5年,以Model Y为例,首付只需7.99万元,月供2667元。
此外,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也促使银行加大与新能源汽车厂商的合作力度,推出更多贴息金融方案。据某股份行人士透露,汽车金融业务近年来迅猛发展,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万亿元,其中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然而,价格战也带来了“高息高返”的现象。为了提升市场份额,银行常以高额佣金吸引汽车经销商合作,而汽车经销商则利用银行规则引导客户提前还款,以减少利息支出,降低购车成本。这一现象让银行颇感无奈,因为“长贷短还”有时会导致银行亏本。
为规范市场行为,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上海市汽车销售行业协会和上海市融资租赁行业协会共同发布了《推动本市汽车金融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倡议书》,提出优化合作模式、规范佣金支付、合理确定价格等措施。
在竞争激烈的背景下,银行也在积极寻找汽车金融的“第二增长曲线”。不少银行将业务重点放在汽车金融领域,希望借此拉动汽车消费,为零售业务板块注入新的增长动能。同时,银行还在探索与汽车厂商、汽车经销商的紧密合作,以自建汽车销售平台或联合打造汽车销售新场景等方式拓展市场。
尽管汽车金融产品的设计思路趋向同质化,但业内人士认为,价格战终归不是长久之计。银行需要转变思路,着眼长远发展的卷服务、卷产品、卷流程、卷客户体验,以找到汽车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