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年来,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推动都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从传统制造向科技驱动、高附加值制造转型,形成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的新生态,成为城市经济的新动力。

 近年来,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国内一线城市纷纷推出都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计划,旨在促进制造业与中心城区经济的和谐共生。这并非简单的产业回归,而是从传统制造向科技驱动、高附加值制造的深度转型,凸显了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石作用,同时直面“制造业空心化”的严峻挑战。

 都市工业以其“轻生产、低排放、环保型”的特性,成为新型工业化的典范。它依托中心城区的高端资源,如人才、资金、物流等,将生产与研发、设计、展示、营销紧密结合,形成了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都市工业不仅增强了中心城区的经济竞争力,还通过引入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提升了城市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同时,其绿色化、智能化的特点为城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可行方案。

 在推动都市工业发展的进程中,各地根据自身特色,探索出不同的发展路径。广州在“退二进三”战略下,服务业蓬勃发展,但制造业比重下降。近年来,广州通过海珠区等区域的产业转型,推动服装智能制造与时尚产业的深度融合,为都市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深圳则坚持制造业与中心城区的协同发展,通过“总部研发+高端制造”模式,推动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深圳2023年的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达37.6%,彰显了制造业对城市经济的强大支撑。

 为了推动都市工业在中心城区落地生根,需要从模式创新、空间优化、协同发展等多方面入手。首先,要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结合城市资源禀赋,探索符合实际的创新路径,如广州的“总部+分部”“研发+制造”模式,上海的产业链协同创新平台,深圳的“总部研发+高端制造”模式等。其次,要优化产业空间布局,通过创新方式高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如广州开发区的“摩天工厂”、深圳宝安区的“多首层+企业定制”模式等。再次,要深化产学研协同机制,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构建完整的科技创新链条。最后,要打造多功能都市工业园区,成为产业集聚和功能融合的有力载体,如深圳全至科技创新园。

 制造业与服务业并非对立关系,而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双引擎。推动都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是解决“制造业空心化”、实现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在政策引导与科技创新的双重驱动下,都市工业将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制造业的回归并非传统制造的复兴,而是融合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都市工业的崛起。中心城市应抓住这一机遇,保持全球竞争力,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