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12月26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普查增加了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新兴领域调查,全面反映我国经济结构变化和高质量发展新趋势,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关键数据参考。

12月26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了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结果,展示了普查所取得的成果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

国务院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在会上表示,此次普查不仅涵盖了传统经济领域,还特别增加了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新兴领域的调查内容,以全面反映我国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这些调查结果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统计信息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普查数据,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GDP达到了129.4万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了3.4万亿元,增幅为2.7%。这一修订更加准确地反映了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

经济家底全面摸清

康义指出,此次普查圆满实现了预期目标,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全面摸清了我国经济家底,了解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布局和效益等情况;二是客观反映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的进展,包括创新驱动、结构优化、绿色转型等方面的积极变化;三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依据,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现2035年目标提供了关键数据参考。

与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相比,我国经济发展在规模总量、结构优化、创新驱动等方面均呈现出积极变化。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服务业成为支撑经济增长和促进高质量就业的重要力量。同时,我国企业创新研发势头强劲,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产业高端化发展步伐加快。

此外,我国在发展安全保障和发展可持续性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稳步提升,能源供给和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加强。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已领跑全球。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