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华强北作为中国电子行业的风向标,近年来AI硬件成为新风口。然而,AI对华强北的影响更多是微调而非颠覆,商家更倾向于营销而非技术革命。同时,机器人和无人机等新兴产品入驻,推动市场结构变化。

  华强北,中国电子行业的风向标,从未错过任何一个消费电子的风口。从上世纪90年代的“BB机”、“大哥大”,到21世纪初的功能手机,再到近年来的智能音箱、蓝牙耳机等,每一次“流行”风潮都标志着产业风口的变迁。

  2024年,AI硬件成为新的风口,手机、PC、耳机等产品纷纷融入AI技术,市场对智能化产品的需求急剧上升。华强北商家迅速响应,AI翻译机、AI鼠标等产品迅速走红,成为档口的人气商品。然而,AI对华强北的影响更多是一种“微调”,而非“颠覆”。

  在华强北,AI更多被用作营销手段,而非技术革命。商家们更倾向于在宣传板上加上“AI”标签,而非真正投入研发。毕竟,在华强北的一米柜台上,只有经过市场检验的爆款才能长久立足。对于大部分商家来说,华强北生存的本质始终是生意,而非创新。

  外商在华强北选购产品时,也更关心价格而非AI标签。尽管网络上热议“华强北AI爆发”,但实地探访发现,AI相关产品和商家并不多,且大多数AI产品只是传统电子产品加上基础的AI对话功能,并未涉及真正的技术突破。

  例如,华强北热销的AI手机壳,核心技术是墨水屏与NFC传输技术的结合,所谓的AI功能只是通过手机APP进行简单的个性化定制。AI翻译机虽然支持大模型接入,但多数商家并不了解,仍将其当作普通翻译机销售。

  除了AI硬件,机器人和无人机等新兴产品也开始入驻华强北,推动市场结构的变化。赛格电子市场开设了机器人交易中心,曼哈广场则布局无人机产业,吸引了众多知名品牌入驻。

  这一系列变化背后,是华强北在传统消费电子市场疲软中的艰难求变。面对增长瓶颈,华强北开始加大对新兴产业的布局,推动业态转型和多元化发展,除个人消费领域外,也开拓企业和服务类市场。

  然而,华强北也面临同质化竞争、低价内卷等问题,亟待转型突破。当地官方也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推动电子市场向高端化转型,商业空间向时尚化转型,街区向文旅网红化转型。

  尽管市场风云变幻,华强北商家们早已学会了适应。他们坚信,只有留在牌桌上,才能抓住下一次机会。

华强北档口普遍的产品构成 时代周报 李杭/摄

AI手机壳 时代周报 李杭/摄

翻译机上的AI功能 时代周报 李杭/摄

华强北的机器人体验店 时代周报 李杭/摄

华强北展示的eVTOL无人机 时代周报 李杭/摄

明通化妆品市场等待改造升级 时代周报 李杭/摄

紫荆城食品交易中心 时代周报 李杭/摄

电子元器件目前更依赖线上交易 时代周报 李杭/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