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信消金、锦程消金等多家消费金融公司相继宣布增资计划,将注册资本增至10亿元以满足监管要求。增资有助于增强资本实力,扩大业务规模,提升服务质量。但仍有部分公司未达到监管标准。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林汉垚北京报道

随着2024年年末的临近,中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简称“中信消金”)与四川锦程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锦程消金”)这两家消费金融公司,相继公布增资计划,均“卡线”将注册资本增至10亿元,以满足最新的监管要求。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消费金融公司的增资举措主要是为了遵循《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的规定。同时,资本是消费金融公司抵御风险的重要工具,增资将增强其资本实力,有助于其稳健发展。此外,增资还能扩大业务规模,创新更多产品,从而提升服务质量。

12月24日,中信消金发布公告称,已与中信金控和金蝶中国签订增资协议,两家公司将共同出资3亿元,其中中信金控出资2.1亿元,金蝶中国出资0.9亿元。增资完成后,中信消金的注册资本将增至10亿元,各股东持股比例保持不变,但此次变更尚需监管部门审批。

同日,成都银行也发布公告称,锦程消金拟通过资本公积转增、未分配利润转增及现有股东现金出资的方式,将注册资本增加至10亿元。成都银行将参与此次现金增资,继续保持其第一大股东地位,但增资事宜也需监管部门核准。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22年12月,成都银行就曾计划通过“资本公积转增+现金增资”的方式,为锦程消金增资5.8亿元,并引入新投资者。增资完成后,成都银行持股比例仍为38.86%,保持第一大股东地位。

除了中信消金和锦程消金外,今年以来已有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公布增资计划。例如,南京银行控股子公司南银法巴消金通过增资扩股,将注册资本由52.15亿元增加至60亿元;长沙通程控股的参股子公司湖南长银五八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也由9亿元增至11.24亿元;海尔消费金融的注册资本则由15亿元增至20.9亿元。

董希淼指出,随着消费金融在提振消费和扩大国内需求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消费金融公司的增资需求也愈发迫切。增资将提升公司的风险抵补能力,支持业务快速发展和科技能力的持续升级。

然而,尽管多家消费金融公司进行了增资,但仍有部分公司未达到监管要求。根据企业预警通统计,截至目前,仍有9家消费金融公司的注册资本未达10亿元,15家公司的主要出资人持股比例未超过50%,7家公司在这两方面均未达标。

(注册资本未达标消金公司名单)

(主要出资人持股比例未达标消金公司名单)

(注册资本、主要出资人持股比例均未达标消金公司名单)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