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日,央国企在金融领域资产剥离动作频频,包括山西冶金公司拟转让镇平农商行股份等多起案例。这一系列动作背后是央国企响应政策号召,强化主业管理,严控非主业投资的整体思路。未来,央国企剥离金融资产仍将是主流趋势。

接近年末,央国企剥离金融资产再现新动向。近日,山西冶金岩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下称“山西冶金公司”)拟转让河南镇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镇平农商行”)396.24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0.52%,此举标志着该公司将全面退出镇平农商行。该股份转让由国有企业国冶三局集团全资持股的山西冶金公司发起。

近期,央国企在金融领域资产剥离动作频频,中粮科技转让徽商银行股份、中国南方电网旗下企业拟出清桂林银行股份等多起案例引发市场关注。这一系列动作背后,是央国企响应政策号召,强化主业管理,严控非主业投资的整体思路。

具体来看,山西冶金公司拟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转让镇平农商行股份,转让底价为513.527299万元,每股作价约1.30元。镇平农商行近年来业绩表现平稳,今年前11个月净利润较上年全年增长显著。然而,山西冶金公司持股比例较低,位列股东末尾,此次转让后将全面退出。

央国企剥离金融资产的政策背景可追溯至去年以来的一系列指导文件和会议。特别是去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党委扩大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金融风险防范政策,从严控制新增金融机构投资,对服务主业实业效果较小、风险外溢性较大的金融机构原则上不予参股和增持。这一要求被市场解读为“退金令”,此后央国企剥离金融资产步伐明显加快。

在专家看来,本轮国企改革旨在强化主业管理,优化资源配置。随着金融市场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和金融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增加,央国企逐步退出非主业金融资产成为大势所趋。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一刀切”退出所有金融机构,而是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主业需求进行有序退出。

值得注意的是,地方国企剥离金融资产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地方债务困局。通过盘活存量资产、整合非主业资产等方式,可以有效缓解地方债务压力。同时,这也符合政策导向,即鼓励国有企业通过多种方式盘活长期闲置的存量资产。

然而,央国企剥离金融资产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融资成本上升、业务渠道受影响等问题可能对央国企经营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剥离金融资产的过程中,需要妥善处理好相关问题,确保企业平稳过渡。

展望未来,央国企剥离金融资产仍将是主流趋势。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有序推进金融资产剥离工作。同时,也要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图片来源:https://www.yxiu.cn/files/20241226/1735186497270.jpg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整理: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