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证监会党委强调增强资本市场包容性与适应性,鼓励并购重组,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并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多项政策措施落地,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人民网北京12月26日电 (记者黄盛)近日,中国证监会党委在传达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明确了资本市场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方向。会议强调,需增强发行上市制度的包容性与适应性,鼓励以产业整合升级为目的的并购重组,同时积极培育耐心资本,旨在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今年以来,多项政策措施如“支持科技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相继落地,显著增强了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这些政策不仅推动了优质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领域集聚,还促进了科技、产业、金融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

  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华北区上市业务合伙人高天福指出,2024年,在新“国九条”等一系列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指引下,新股发行工作更加注重服务实体经济和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通过严把上市发行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了上市公司的质量,并维持了常态化的发行节奏。

  展望未来,高天福预计2025年新股发行将继续秉承质量为先、支持科技创新的宗旨,进一步增强发行上市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鼓励并购重组,推动产业整合升级。他预计,与2024年相比,2025年的新股发行数量和融资规模将稳中有增。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认为,资本市场制度既要满足各类企业上市的需求,也要适应投资者财富增值保值的诉求。这背后涉及多条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的线索,对于企业而言,意味着优质科创企业上市的支持力度将持续加大。

  在融资端,资本市场正逐步将资源向新质生产力方向倾斜。例如,上交所首次受理了未盈利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的申请,这是“科创板八条”发布以来的重要创新。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彰显了科创板对新兴产业优质“硬科技”企业上市融资的支持,也体现了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决心。

  业内专家还指出,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关键在于形成投资与融资之间的良性互动。只有让投资支持融资、融资回馈投资,才能形成协调、良性的循环。这要求资本市场支持一批代表新质生产力特点的公司发展壮大,让广大投资者能够分享到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的成果。

(文章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