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南水北调与三峡工程,两项跨世纪超级工程,历经数代中国人智慧与汗水,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周年,三峡工程开工建设三十周年,共同见证国家发展新格局。

南方长江支流汉江之上的丹江口水库,碧波荡漾,沿千里长渠昼夜不息,滋养着北方的亿万民众。自武当山脚下的丹江口调水源头出发,向南约200公里,穿越房县、神农架、兴山等地,便可见到三峡工程的雄伟身影。大坝横亘大江之上,高峡出平湖,为今冬明春长江流域的供水、发电、航运及生态保护提供了坚实保障。

今年12月,是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的十周年,亦是三峡工程开工建设的三十周年。从构想、论证到建设、运行,这两项跨世纪的超级工程,凝聚了数代中国人的智慧与汗水,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深刻影响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

诗仙李白曾以“轻舟已过万重山”描绘穿越三峡的畅快,如今,这亦是我们跨越重重困难、勇往直前的真实写照。而三峡诗人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则激励着我们继续发挥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的作用,做好后续工作,以大国重器支撑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业。

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南水北调工程旨在解决这一难题。早在1952年,国家决策者便提出了南水北调的构想。历经50年论证,南水北调工程于2002年正式宣布开工,分为东、中、西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下、中、上游调水北送。

数十万建设者历经十余载奋战,40多万移民无私奉献,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于2014年12月全面通水。东线从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等河道逐级提水北上;中线从丹江口水库出发,全程自流至豫冀京津。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超过767亿立方米,相当于5000多个西湖的水量,惠及沿线45座大中城市、1.85亿人,支撑了北方地区超过16万亿元的GDP增长。

中线水源区湖北十堰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了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丹江口人李荣富投身水库保护,他说:“看到水库越来越清澈,环境越来越美,所有付出都值得。”

三峡工程的建设历程同样充满艰辛。丹江口大坝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为三峡工程积累了技术和经验。历经多次停工与复工,丹江口大坝于1974年完工。90年代,建设者大军进军三峡,创下多项世界之最。2005年,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启动,使丹江口水库成为中国第二大水库,满足南水北调需求。

南水北调与三峡工程,从“如有可能”到“时代赋能”,见证了中国的崛起与繁荣。改革开放后,国力增强,南水北调工程得以实施。如今,这两项超级工程正携手再出发,引江补汉工程正在建设,将把南水北调工程与三峡工程连接起来,进一步打通长江向北方输水的通道。

此外,三峡水运新通道的前期工作和建设也在加快推进,将大幅提升三峡枢纽的通行效率和通过量,沿江航运能力、产业布局都将再上新台阶。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经改编与润色,以符合SEO优化及发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