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经济新脉动与穿越周期的力量
AI导读:
东莞作为制造业重镇,通过产业转型和科技创新,成功稳住经济增长步伐,并寻求新的增长曲线。本文分析了东莞经济的新脉动和穿越周期的力量,展示了其在全球产业变革中的活力。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康喜东莞报道
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我国将在2025年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旨在穿越经济周期,开启增长的“第二曲线”,这一决策无疑将成为新一年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
东莞,作为制造业重镇和外贸大市,近年来经济走势受全球经济局势影响显著。然而,今年东莞成功稳住了经济增长步伐。前三季度,东莞GDP实际增速达4.5%,高于去年同期的2.0%,其中8.31%的名义增速在26个GDP万亿城市以及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市中均位居首位。
这一经济强势复苏的背后,是东莞这座国际制造名城新的脉动。一方面,以“三部手机”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高歌猛进,继续稳固东莞经济的基本盘;另一方面,东莞通过梯队培育模式,逐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培育经济增长的“第二曲线”。
从去年的“招商年”到今年的“投资年”,东莞众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大项目全面开花,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链韧性持续增强。数据显示,今年1-11月,东莞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288.58亿元,同比增长5.6%。在12月的全球招商大会上,东莞签约项目总金额高达2565亿元。
在产业创新方面,东莞不仅抢滩鸿蒙生态新市场,加快培育国产基础软件生态,还遴选并发布了首批23家重点培育建设的中试平台。
展望未来,东莞将面临新的逆周期调节。能否通过持续转型升级,拥有穿越变局的力量并化危为机,将决定这座“世界工厂”未来的命运。在经历了经济增速的起伏后,东莞已提前审视产业结构和未来趋势,迎来了调整窗口期。
目前,东莞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优化的积极因素正不断累积,新的经济增长潜能将持续释放。
对于东莞这座制造名城而言,产业集群无疑是经济的核心“发动机”。新的经济周期到来时,巩固产业发展优势、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集群向高阶进化,是东莞产业发展的关键。
12月4日,东莞生产的华为Mate 70系列新品亮相并引爆行业,展现了东莞在万亿级智能移动终端产业集群上的强劲实力。业内人士指出,今年以来,“两重”“两新”政策红利持续释放,AI引领技术革新,电子信息制造业迎来景气度上升的新周期。
随着行业的回升,东莞以华为、OPPO和vivo为代表的手机龙头企业产能加快释放,带动产业回暖复苏和城市经济稳定增长。东莞正全力推进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向高端跃升,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能力,使其继续成为制造业强核立柱的稳定器。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东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4353.34亿元,增长7.8%。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0%,智能手表、集成电路等高技术产品产量分别增长92.9%、73.8%。
在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东莞也在加快培育新的万亿级产业集群,向多元支撑的产业结构转型,寻求“第二增长曲线”。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研究员谢宝剑认为,东莞制造业的未来在于融合创新,即在电子信息产业向新一代电子信息跃升的基础上,融合推动其他新兴产业发展。
观察东莞当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可见诸多产业的引进和落地正通过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这两个“先行军”不断赋能,形成特色化发展的同时,具备自主可控优势。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东莞已初步形成了以封装测试、设计为核心,以第三代半导体为特色的产业布局,集聚起1100多家相关企业。
面向未来,东莞于今年9月发布相关方案,明确构建“8+4”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政策体系,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以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为例,2022年东莞该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502亿元,增速接近20%。
今年年初,东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将2024年的中心工作和主题主线定为“投资年”,明确全年将打好拼项目促投资、营商环境提升、经济运行质量三大攻坚战,向新质生产力寻求增长新动能。
从东莞全年投资成果看,新兴产业投资的全面开花助力经济实现增长和转型不断提速。今年1-10月,东莞新动能投资增长较快,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1.5%、5.3%。
东莞正期待以投资推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切实稳定经济增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趋势从下半年开工的重大项目中可见一斑。总投资30.9亿元的松山湖佰维存储晶圆级封测项目动工,标志着国内存储芯片领域的龙头企业佰维存储正式布局东莞。
不久前举办的东莞2024全球招商大会,再次向外界传递出东莞正加快吸引各类创新要素资源汇聚的信号。大会共达成签约项目506宗,总金额2565亿元,产业类别涵盖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新能源等。
今年东莞新招引项目已开始显露能量,为东莞经济实现增长强筋骨,一场产业和城市转型升级的“前哨战”已经打响。东莞加快穿越周期的力量正在加速积蓄。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作为开放型经济城市,外资外贸是东莞外向型经济的生命线。
从数据上看,今年东莞外贸依然保持稳健发展态势。据黄埔海关统计,今年前11个月,东莞进出口总额达1.25万亿元,同比增长7.6%。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东莞展现了强大的韧性和生命力。
东莞外贸在结构上呈现优化态势,新业态、新动能逐步扩大。东莞市美鸥电子有限公司通过开拓海外市场、设立海外工厂、加快新品研发等措施,实现了营业收入的突破,成为东莞外贸企业通过创新寻找新市场、抢占新订单的缩影。
今年以来,东莞实际使用外资结构优化,对新兴市场如南非、墨西哥等的进出口贸易实现了5%以上的同比增长,使东莞海外市场结构更均衡,抵御风险能力更强。
东莞已与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吸引1.38万家外资企业来莞投资。东莞的“朋友圈”扩列不仅体现在外资数量上,更体现在所吸引的外资正加速向产业链高端环节攀升。
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经济景气循环的主因。将这一理论投射至城市经济,东莞要穿越经济和产业周期,离不开科技创新。
过去一年,东莞在科创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中国散裂中子源已完成超过1700个科研课题,取得了一批重要科学成果。东莞在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未来,东莞应抓住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这一创新要素,持续加强在原始创新、自主创新领域的突破能力。同时,东莞应与深圳及整个大湾区城市协同联动发展,提升自身在原始创新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东莞制造一直是在全球实现资源配置,未来在科技创新上,东莞应更加注重国际合作,与国际发达地区的制造业城市合作,推动科技创新走出去,提升东莞在国际制造业领域的地位。
东莞锚定“科创制造强市”的发展定位,在创新联合体、企业培育等领域取得快速进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的时代背景下,华为等全球龙头企业为东莞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供了新的方向。
东莞正在围绕培育鸿蒙生态发展的供给侧、需求侧和生态三大关键要素制定政策,推动软件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这一创新驱动举措将对东莞未来在互联网科技和第三产业上带来巨大优势,推动东莞城市的科技创新生态实现跨越式进步。
明年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开局之年,东莞如何在新周期到来时找到闯关升级和跨越发展的新路径,将是其面临的重要命题。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