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光伏行业步入严峻阶段,产能过剩导致产业链价格大幅下跌,同时面临持续的贸易壁垒。政府及行业协会出台多项政策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但产能出清效果尚待观察。资金短缺成为二三线小厂主要担忧,出口也面临挑战,需探索赴美设厂或合资建立产能等解决方案。

界面新闻记者|马悦然

编者按:2024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助企纾困,规范涉企执法监管,并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在此背景下,界面新闻与界面智库自2024年10月起重启年度民营企业发展现状调研,旨在掌握民企最新动态及政策法律需求,助力其克服难关。

多位业内人士在调研中呼吁,行业需强化自律,涵盖品质、价格及产能利用率等方面,并建议能源主管部门等制定惩罚性措施以促进行业共识。2024年,中国光伏行业步入严峻阶段,产能过剩成为最大挑战,产业链企业普遍亏损,小企业生存艰难,同时面临持续的贸易壁垒。

据统计,1-10月,中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及组件产量同比增幅均超20%,远超全球新增装机需求。产能过剩直接导致产业链价格大幅下跌,亏损规模创历史新高。行业面临如何有效去产能的紧迫问题。

为应对挑战,政府及行业协会已出台多项政策,包括鼓励兼并重组、打击低价恶性竞争、保障市场稳定增长等。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多次召开会议,提出多项倡议,并加强对低于成本投标中标行为的监管。

在12月举行的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多家企业就控产进行了商讨。同时,行业协会对低价投标项目提出质疑,呼吁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整治“内卷式”竞争。12月24日,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等硅料龙头宣布减产,标志着自2020年以来首次出现硅料龙头集体减产。

然而,光伏行业高度市场化,产能出清效果尚待观察。资金短缺成为二三线小厂的主要担忧,企业破产带来的社会影响需妥善处理。业内人士呼吁资本市场对周期性行业给予更多理解和耐心,并希望政府放宽政策标准,建立更多沟通机制。

在下游层面,电网接入受限和消纳困难成为制约光伏大规模发展的瓶颈。行业呼吁加快制定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鼓励民营企业投资配电网微电网。同时,储能的作用也需在电价机制中得到更多体现。

此外,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面临贸易保护主义困局,尤其是美国的高关税壁垒。最优解决方案包括赴美设厂或与当地企业合资建立产能。中国光伏出海已进入新阶段,从“卖出去”转向“造出去”,从全资到合资,本土化成为关键。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