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光伏产业面临严峻挑战,相关部门出台政策整治“内卷式”竞争,推动低效产能退出和光伏基地建设。行业龙头企业签署自律公约,带头限产限价,行业自律、自救行动正在推进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与企业行为,为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前,中国光伏产业正面临严峻挑战,市场供需失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善,全产业链陷入持续亏损的困境。为应对这一局面,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推动低效产能退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推进光伏基地建设等,旨在促进光伏供给端有序出清。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组织的多场闭门座谈会上,头部企业已就自律减产达成共识,两大龙头企业更是率先宣布减产控产,行业自律、自救行动正在稳步推进。

业内人士预计,到2025年,地方政府对光伏落后产能的持续输血或将得到抑制,行业有望通过限价限产、能耗控制等手段,加快供给侧出清节奏。然而,在当前供需失衡、国际贸易环境复杂的背景下,中国光伏行业仍在逆境中前行。

近年来,由于光伏行业前景广阔,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税收减免、电价优惠等招商引资政策,吸引企业加大产能布局。然而,这也导致部分不良企业通过自产自销拉高设备售价的方式骗取补贴。同时,其他行业企业也纷纷跨界进入光伏领域,金融资本的涌入更是使得行业流动性泛滥。在此背景下,光伏各环节产能迅速扩张,而市场需求却未能跟上,导致严重的供需失衡。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统计,目前光伏各环节年产能均超过1100GW,而2025年全球与中国光伏市场的乐观需求量分别仅为600GW和250GW。这一供需失衡导致光伏行业进入价格深度调整期,主产业链各环节销售价格快速下跌,制造端产值大幅下降。

为整治“内卷”现象,推动供给侧出清,业内专家提出了多项建议。首先,要加强产业政策引导,严格限制同质化扩产,同时加大富余产能的消纳力度。其次,要加大行业的联合重组,提高市场占有率和产业集中度,让过剩产能有序退出。此外,行业领军企业还应带头不打“价格战”,小企业要跟随大企业,共同维护市场秩序。

尽管面临多重挑战,但光伏行业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推进,光伏行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相关部门也在持续出台政策规定,加强行业规范管理,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在光伏年度大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还上调了2024年全球及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预测,显示出对光伏行业未来发展的信心。

在行业龙头企业的带领下,行业自律行动正在持续推进。多家头部企业已签署行业“自律公约”,要求自觉限产、限价,并接受专业团队的实地核查。同时,企业层面的“自律”“自救”行动也在加速推进,部分龙头企业已宣布将有序减产控产。

展望未来,随着行业自律行动的深入推进和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光伏产业有望逐步走出困境,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