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随着AI、大数据等技术进步,金融业数智化转型加快,助力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服务效率。本文探讨了金融机构如何应用前沿科技提升金融服务质效,赋能行业发展,并关注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中的应用与挑战。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飞速发展,金融业正加速向数智化转型。新技术在金融机构中的广泛应用,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还提升了服务效率,使得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加普惠。为了探讨未来金融机构如何更好地应用前沿科技提升金融服务质效,赋能行业发展,记者采访了多位金融机构负责人与业内专家。

金融科技重塑金融生态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理事长尚福林在2024年会上指出,金融科技通过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精准度和普惠性,正在深刻改变金融行业的生态格局。在金融领域,大数据技术使金融机构能够更精准地评估客户信用风险,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同时,人工智能在风险评估、智能投顾以及交易策略优化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强调,在保障合规与安全的前提下,更广泛地将前沿技术应用于金融服务创新,已成为推动金融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路径。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应用,对提升金融业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以及决策、管理和风控效率产生了积极影响。

交通银行副行长钱斌表示,交通银行正积极拥抱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通过科技创新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在人工智能领域,交通银行高度重视数据要素的价值挖掘,并强化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积极建设数智融合金融应用产业生态。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

为了加快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提高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竞争力,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该方案以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为关键驱动,旨在推动金融机构加快转型。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陈四清认为,金融作为技术密集型和数据密集型行业,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简单的赋能。在需求端,科技创新催生了众多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这些新兴领域的金融需求与传统经济形态存在显著差异,需要金融服务更好地与之适配。在供给端,智能技术加速了金融决策过程,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触达性和覆盖面。

奇富数科总裁周旭强指出,为了破解小微信贷领域长期存在的风险、成本与规模之间的三角难题,必须依靠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来重构成本结构并有效管控风险。奇富数科通过深化金融大模型能力应用,将传统人工智能技术与金融大模型技术融合应用到信贷业务的多个环节中,实现了更精细化的客户分层评级和欺诈风险识别。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大模型技术可促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金融深度发展。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应深度运用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持续创新产品服务,不断提升用户体验。

在科技的推动下,农村商业银行等涉农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积极创新推出线上信贷产品,赋能普惠金融。例如,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旗下的平阳农商银行和莲都农商银行通过线上服务为农民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

此外,北京农商银行与首农畜牧公司共同探索数据资产化新路径,成功发放了一笔1020万元的数据资产质押贷款。这笔贷款以数据资产的经济价值作为核心担保措施,为涉农数据资产质押贷款提供了新的范例。

金融科技需守牢安全底线

随着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加快,金融科技面临着数据泄露、隐私保护、合规性等多方面的挑战。因此,在推动金融科技发展的同时,必须守牢安全底线。

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长柴洪峰认为,在数智金融安全体系中,金融业可以基于自证他证协同机制,通过物理不可克隆功能技术与快速在线身份认证技术的协同应用,夯实数智金融底座安全。

陈四清强调,需要积极引导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落地应用,并加强监管科技建设,以更好地激发金融科技创新活力。同时,应完善规范和标准,健全关于金融科技应用的标准指南、管理框架和伦理规范,以应对新技术带来的风险。

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指出,建立可信任、可依赖、负责任的人工智能系统需要提升效能并重视安全。他建议大型金融机构应建立算法模型管理委员会,并构建模型算法的治理生态,以确保人工智能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周延礼表示,监管部门需加强统筹规划和监管,确保数字金融的安全与稳定发展。展望未来,数字金融将继续在数字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