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路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AI导读: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构成,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成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关键路径。通过优化制度供给,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向更高水平发展。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柱,不仅为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还为其长效提升指明了方向。从静态维度看,加强关键环节与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是核心;而从动态视角,布局新领域、抢占先机则是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为实现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生产关系,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成为产业现代化的制度供给重点。
在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高端化方面,全球产业链嵌入程度及位置对风险应对能力有着系统性影响。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助力国有企业在上游产生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以优势中间品供给缓冲了上游进口市场的价格波动风险。同时,地方应围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关键产业备份,如东部沿海的海宁市通过“错位发展”思路,聚焦集成电路产业重点领域,实现了高附加值产业的快速发展。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智能化,自主可控的布局和结构是关键。智能化技术能系统性地改变企业的生产函数和要素使用,推动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提升经济收益。算力产业链作为智能化的关键驱动,贵州抢抓“东数西算”机遇,建设数据中心和服务器网络,为智能化供给提供了要素保障。
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化,不仅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需要,也是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环境规制趋严将促进企业使用进口中间品替代能源消耗,降低能源投入强度。同时,绿色信贷政策推动污染密集型行业向全球产业链下游移动,扩大生产阶段跨度。
优化制度供给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关键。首先,推动产业体系和研发体系形成合力,加速构建项目研发、战略资源储备和危机应对体系。其次,优化智能化技术产业政策,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建设。再者,推动绿色产业链构建,强化新兴技术赋能碳足迹管理,健全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体制机制。此外,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生发展机制,推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产线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最后,积极拓展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空间,融入国际先进产业链,增强对国内国际两种市场、两种资源的利用能力。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