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国资央企将强化市值管理,切实抓好发展质量效益提升,以更好地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将加大在市值管理、信息披露、投资者回报等方面的力度,通过多项措施提升投资者信心。

2025年,“更好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被确立为国资央企的重要工作目标。12月23日至24日,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在规划新一年重点任务时,明确指示国资央企需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并特别强调树立科学市值管理理念,以更有效地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中国企业改革研究会研究员周丽莎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国务院国资委在会议上不仅重申了市值管理的重要性,还进一步强调了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必要性,凸显了中央企业在经济金融稳定中的核心作用。她预测,未来中央企业将在市值管理、信息披露、投资者回报及市场稳定机制等多个方面加大投入。

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作为生产经营和市场竞争的主要平台,同时也是稳定资本市场的重要支柱。据统计,截至12月25日,由国务院国资委实际控制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共有369家,总市值约16.15万亿元,分别占A股市场的6.9%和17%。其中,市值超过百亿元的达到234家,超过千亿元的则有34家。

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国企混改中心负责人朱昌明指出,尽管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在A股市场的数量上不占优势,但其体量庞大,已成为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中坚力量。通过实现以价值创造为中心的内涵式发展,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本身就对资本市场做出了重要贡献。而树立科学市值管理理念,将市值管理作为一项长期战略管理行为,将进一步提升其对资本市场稳定的贡献。

为进一步引导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依法合规、科学合理推动市场价值实现,国务院国资委近年来多次出台相关政策。例如,2022年5月发布的《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就强调了增进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场认同和价值实现的重要性。今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更是多次提及市值管理,持续释放积极信号。

具体来看,今年1月,国务院国资委产权管理局负责人谢小兵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5天后,国资委召开的考核分配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全面推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随着11月《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的出台,国务院国资委也于12月发布了《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从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投资者回报、股票回购增持等六方面改进和加强市值管理的具体措施。

朱昌明认为,随着国务院国资委从国有出资人角度进一步完善市值管理政策供给,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将从探索尝试阶段正式进入全面推行阶段。这既是提升企业内在质量的需要,也是对投资者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负责。

据一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透露,该公司已将“提高现金分红比例”纳入最新工作规划。

今年以来,在市值管理政策的推动下,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不断改进和加强市值管理工作,以提升投资者信心。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468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公布了分红实施情况,涉及现金分红11745亿元。同时,共有48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发布股票增持计划,较去年同期的38家明显增多;40家公司进行了股份回购,较去年同期的19家大幅增长。

周丽莎认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作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和“压舱石”,承担着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重要责任。通过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可以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提供更稳定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市场形象和品牌价值,增强投资者信心。随着国务院国资委明确2025年国资央企要更好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可以期待明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方面将有更多动作。

朱昌明预计,2025年国资央企将在建立健全市值管理方案和计划的基础上,细化市值管理各项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一方面,将完善公司治理、科技创新、并购重组与市值管理的统筹谋划,切实改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另一方面,将重视资本市场股价变化和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披露等工作,通过大股东增持、股票回购、现金分红等措施稳定股价,改变资本市场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固有印象。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