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旨在解决涉企行政检查乱作为问题,保障企业生产经营和营商环境改善。文章指出形式主义和趋利性是导致乱作为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治理建议。

12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旨在解决涉企行政检查中的乱作为问题,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优化营商环境。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检查频次过多、内容不透明、处置随意等形式主义现象。

会议强调,涉企行政检查需严格规范,合理设置检查频度,把握力度,提升精准度,确保既不缺位也不越位。明确检查主体,清理公布检查事项,从源头上遏制乱检查。同时,将规范行政检查作为明年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的重要内容,加大查处力度,严肃责任追究。

涉企行政检查的初衷是规范和引导企业依法经营,但若偏离初衷,不仅无法发挥作用,还会产生负面影响,阻碍经济良性运行。形式主义和趋利性是导致涉企行政检查乱作为的两大原因。形式主义导致检查频繁、力度过大,而趋利性则使得一些地方及其行政部门将行政检查视为增加非税收入的手段。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1~11月,非税收入累计同比增长17%,其中涉企行政检查等罚没收入增长显著。国务院专题学习强调,要加快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强化执法监督,关注罚没收入异常增长等情况,及时纠正问题。

治理涉企行政检查乱作为需从源头入手,解决形式主义和趋利性问题,确保涉企行政检查回归初衷,为企业创造良好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