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岁末之际,成都商家营造浓厚节日氛围吸引消费者,但商场内消费情况冷清。年轻人更愿意为兴趣买单,毛绒玩具等情绪消费产品线上销量大增。同时,保暖产品销量走俏,品牌产品更受青睐。

岁末之际,商家们纷纷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以吸引消费者,刺激消费增长,期望为全年销售业绩画上圆满句号。今年,成都的大街小巷、各大商场也早早地开始精心装扮,节日气息扑面而来。

然而,金融投资报记者走访成都多家商场后发现,尽管节日氛围浓厚,但商场内店铺的实际消费情况却显得颇为冷清。记者观察到,礼品店售卖的产品与往年并无二致,然而顾客数量却远低于预期,尤其是礼品店生意最为清淡。消费者小阳表示,如果需要一些提升氛围感的小玩意儿,会选择在线上购买,因为线下价格较高,不划算。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线下出现了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线下流量最多的场景均是线下直播带来的,包括网红直播唱歌、跳舞,甚至还有部分网红团队直播打篮球等。不过,这种热闹的直播活动大多是自发性的,部分乱象还引发了相关部门的重视。12月22日,锦江区发布了《关于春熙路商圈户外网络直播报备登记的温馨提示》,旨在进一步规范商圈内的户外网络直播行为。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直播团队通过线下取景吸引人气,再将流量导向线上,也从侧面证明了线上流量远大于线下。线下实体店中销量一般的情绪产品如水晶球、玩偶等,在线上平台的销量大增。现在的年轻人流行“重养自己”,更愿意为兴趣买单,趁着临近岁末的各种优惠活动,jELLYCAT玩偶、泡泡玛特盲盒、野兽派水晶球等都被加入到购物车。天猫数据显示,泡泡玛特和jELLYCAT玩偶销售量同比呈现三位数的高增长态势,数码产品也备受青睐。

在这些情绪消费产品中,毛绒玩具已成为增速最快的赛道。企查查数据显示,国内现存毛绒玩具相关企业1.77万家,今年已新注册毛绒玩具相关企业1376家,同比增长15.05%。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数据显示,毛绒玩具已不再是孩子们的“专属”,“00后”成为最庞大的消费群体,占比达到43%,“90后”则为36%。

此外,随着入冬后气温降低,全国多地遭遇湿冷天气,保暖服饰、取暖设备等走俏。天猫平台上,“降温保暖囤货”的搜索量增长了188%,地暖垫首次进入消费者取暖相关热搜榜前列,水暖毯近一周销售量同比增长超过60%。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11月以来,暖宝宝订单总体比上月增长了约30%,成都地区更是激增了78.5%。受“黑心羽绒服”事件影响,年轻人在购买冬季衣物时更倾向于品牌产品,天猫服饰羊绒大衣和羊毛针织衫的销量同比均呈现双位数高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