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NewCo模式在国内创新药领域迅速走红,多家企业采用该模式达成交易。然而,对于NewCo模式的好与坏及其可持续性,业内存在不同观点。该模式为创新药企开辟了新的融资途径,但也存在挑战和风险。

作者:杜苏敏

自“医药一哥”恒瑞医药(600276.SH)成功运用NewCo模式将GLP-1资产授权出海后,NewCo模式在国内创新药领域迅速走红,多家本土企业紧随其后,纷纷宣布采用该模式达成新的交易。NewCo,即Newly Created Company(新成立的公司),通过与境外资本合作成立新公司,将产品管线注入以获取现金与股权补偿,已成为今年创新药领域的年度热词。

NewCo模式的火爆并非偶然。在第九届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上,多位生物医药行业专家指出,其升温得益于中国创新药研发能力的显著提升,以及国外大型药企对中国创新能力的认可。同时,创新药融资环境持续遇冷、IPO通道缩紧、港股流动性下降及中美关系波动等因素也加速了NewCo模式的兴起。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7家中国药企达成了8起NewCo交易,总交易额超过600亿元。

海外资本对NewCo模式的热情同样高涨。据医药魔方MedAlpha全球创新药投融资数据库显示,2024年参与到国内创新药产品NewCo模式的海外资本超过40家,其中多次投资的超过10家。NewCo模式为国内的生物科技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途径,助力国内创新成果进入国际市场。

然而,对于NewCo模式的好与坏及其可持续性,业内存在不同观点。一些专家认为,NewCo模式是特殊时期下的产物,若中国二级市场退出通道畅通,该模式不会如此火爆。他们认为,NewCo是一种阶段性现象,用于解决当前困境,不一定会长期存在。地缘政治变化及市场环境也影响了NewCo模式的热度,中美关系的波动导致一级市场美元投资撤出,香港二级市场也受影响,投资人既希望抓住中国大健康领域的投资机遇,又要规避地缘政治限制。

尽管如此,仍有不少业内人士看好NewCo模式在国内的发展。他们认为,只要中国保持人才、研发效率及快速进入临床阶段和获取早期数据的能力优势,NewCo模式就会持续存在。中国创新药资产在美国市场认可度高,美国市场资本活跃度高,促成了NewCo的火热行情。预计2025年开始,国内创新药的NewCo交易会更密集地出现。

NewCo模式的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它可以避免被中间商赚差价,保留一定的话语权和股权。其次,NewCo可以更优化地组合资源、对估值进行重塑,并引入更多资源。通过NewCo,企业可以围绕策略在不同公司寻找产品,对特定资产进行投资,实现更精准的估值。此外,NewCo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可以引入新团队,帮助中国药企克服在美国进行临床试验的挑战。在未来的交易谈判中,NewCo也能帮助企业快速获得市场能力和信任基础。

然而,NewCo模式也存在挑战和风险。国外的监管环境与国内存在显著差异,找到靠谱且具备强大能力的本地管理团队尤为重要。同时,如何对管理团队放权、支持、控制也是关键。对于NewCo和License-out两种出海方式,企业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若涉及核心产业和产品,企业可能倾向于自主掌控;对于非战略重点的管线,可以考虑对外授权。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国产创新药成功出海,业内也开始出现反思的声音。一些专家指出,尽管中国的医药创新能力得到国际认可,但国内Biotech发现自己养不活创新,只能通过License-out的方式合作,这会造成行业更大的压力。同时,将产品过早便宜卖出,未来可能需要高价引进中国市场,这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据统计,2024年国产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数量和交易总额将再度攀至新高。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