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第三方测评逐渐沦为品牌带货模式,涉嫌“以商养测”及“以测养商”,消费者频踩“坑”。江苏省已发布合规指引进行规范,专家建议提高测评专业性和可靠性。

“以后绝不再轻信第三方测评!”00后魏飞愤慨地将从电商平台购买的“管道堵塞疏通剂”扔进垃圾桶,他已连续两次在测评博主推荐下购买到“货不对板”的商品,不仅价格高昂,效果更与博主测评大相径庭,直呼交了“智商税”。

在社交平台上,第三方测评本是消费者心中的“避坑指南”,但如今却逐渐沦为品牌带货的潜在模式,甚至暗藏消费陷阱。据中消协报告,市场上“第三方测评”账号众多,测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涉嫌“以商养测”及“以测养商”。

魏飞的遭遇并非个例,浙江女孩林静也因轻信测评博主的推荐,购买了一款号称能让头发生长的喷剂,使用后却发现效果平平,价格还高出市场价。她感慨:“现在越来越觉得第三方测评不靠谱,稍不留神还可能被套路。”

随着细分市场的爆发,第三方测评市场逐渐泛滥,测评视频背后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不少MCN机构推出定制测评服务,通过剧情植入、专业数码博主测评等方式进行品牌推广,甚至根据品牌方要求定制测评内容,挑选竞品制造卖点。

这种“商测一体”的模式让第三方测评的公正性备受质疑。部分博主为了牟利,发布虚假数据推荐合作商品,让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频频“踩雷”。更有博主在测评中“踩一捧一”,通过贬低其他品牌来诱导消费者购买自己所推荐的商品。

中消协对多个平台的第三方测评账号进行体验式调查后发现,其中93.1%涉嫌存在测评标准类问题,55.7%涉嫌存在“商测一体”类问题,37.2%的消费者反映通过观看第三方测评所购买的商品出现过质量问题。第三方测评乱象已引发监管出手,江苏省已发布合规指引,对涉及“第三方测评”的各方进行合规提示。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表示,第三方测评市场乱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准入门槛,导致从业者水平参差不齐。他建议设置准入条件或向有关部门备案,提高测评的专业性和可靠性。只有规范越来越明确后,类似测评才会越发趋于正规,真正起到为消费者排雷的作用。

(文章来源:新京报)

第三方测评乱象